单词乎

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倚栏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注释

注释

①史蘧庵:指史可程,字赤豹,号蘧庵,河南祥符人,明末忠臣史可法同祖弟。1643年(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曾降闯、降清,为贰臣。清兵定江南后,可程未出仕,长期寓居南京、宜兴,陈维崧与之交接甚密,集中唱和作品颇多。康熙中叶乃卒。 吴阊:即苏州。苏州为春秋时吴国都会,有阊门,故称。
②柳花天:即暮春,杨柳飞花时节。
③雪:指柳絮。晋时才女谢道韫咏雪,有“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此处是反用。
④葵肌:指葵花。
⑤欹(qī):倾斜。
⑥吾徒:我辈,我们。
⑦索索:风声。

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问答

问:《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的作者是谁?
答: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的作者是陈维崧
问: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是清代的作品
问: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出自 清代陈维崧的《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
问: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的下一句是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倚栏角。
问:出自陈维崧的名句有哪些?
答:陈维崧名句大全

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赏析

  迦陵小令词多奇作,这首词尤其是奇中之奇。词开篇异常平淡,从分手时暮春的柳絮说到秋日里葵花盛开,都是闲闲而道。上片四句,其实只说了自春徂秋,韶华流逝这样一层意思。在以精悍见长的迦陵小令中,看似很浪费笔墨了。

  可是气势已经蓄足,下片话音一转,即由时间的流动写到时事的变迁。很多人事都不同已往,只有作者还在固守着一种落寞、一种失意。这是很难堪、很悲凉的,这是第二层意思。情绪依然平淡,但已渐渐显出峥嵘头角,为末二句的奇幻之笔作铺垫。先生招饮,两个落魄之人能谈些甚么,那就说说英雄失路之事罢。但就在此时,凉飙骤发,索索有声,此二句不仅自身造境奇幻,同时也令小词通体振起,由极平淡化为极奇崛,情貌焕然一新。前人说:“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其实此种章法,前人颇有之。李白《越中览古》之“越女如花满宫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极繁华化为极荒凉;辛弃疾《破阵子》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将极豪迈化为极萧瑟,都是经典性的例子。迦陵此词,可与前贤竞妙。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嘲梅未开
    梅蕊如红稻,中藏无尽香。何时来鼻境?更待几番霜。
  • 马上口占二首
    霜风棱棱万木枯,梅花破萼犹含须。田家往往事游猎,追逐狐兔相号呼。微茫山中起狂烧,隐约林梢低日车。马头渐觉有佳趣,勿厌阡陌多萦纡。
  • 朝中措
    游丝千万暖风柔,只系得春愁。恨杀啼莺句引,孤他语燕攀留。纵然留住,香红吹尽,春也堪羞。去去不堪回首,斜阳一点西楼。
  • 晚思
    风号谷应树声喧,阴雨潇潇南北村。倦翼投林舟宿港,满怀秋思立黄昏。
  • 薛舍人使君观察韩判官侍御许雨晴到所居既霁先呈即事
    江皋昨夜雨收梅,寂寂衡门与钓台。西岛落花随水至,前山飞鸟出云来。观风驷马能言驻,行县双旌许暂回。岂不偶然聊为竹,空令石径扫莓苔。
  • 月岩
    论画以形诗必此,东坡老子笑人痴。月岩本是梯空石,底事轻论圆与亏。
  • 送张时择从杨茂州之招
    州闾我知君,楚璞未剖初。家无两钱锥。腹有万卷书。闭门饱葵苋,抚几咏唐虞。儿乳腥未濯,才能辨之乎。巍科似拾遗,却走我不如。流俗校成败,往往遭揶揄。岂知磻溪叟,空钓宁在鱼。穷途有知已,一笑肝胆输。羔雁朝在门,挽我不得徐。鲸鲲依洪波,凤凰集修梧。士贵得所托,往矣膏子车。忠信行蛮貊,九夷圣肯居。使君况儒将,奥学窥盘谟。小诗乃余澜,已足吞五湖。老羌弛弓刀,玉帐一事无。举杯哦新篇,主宾兴不孤。明日思君处,一千里平芜。
  • 酬坚大师
    蜀山越峤倦跻攀,拄杖经年挂壁间。驹隙光中惊迅速,龙泉山时占清闲。但存宝藏明珠在,不管石头行路难。香冷磬残经卷了,倚栏静数暮鸦远。
  •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标签:夏天田园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 赋得玉水记方流
    玉泉何处记,四折水纹浮。润下宁逾矩,居方在上流。映空虚漾漾,涵白净悠悠。影碎疑冲斗,光清耐触舟。珪璋分辨状,沙砾共怀柔。愿赴朝宗日,萦回入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