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化寺园亭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毁坏无数人家的居住地只为了修建一个花池,不种嘉木蔬果却只种华而不实的蔷薇。
秋风萧瑟蔷薇花谢落之后,只剩满庭荆棘您才会知趣。
注释
兴化寺园亭:唐文宗时权臣裴度任中书令修建的一处有水池亭阁的憩园。
破却:毁坏。
始知:方才知道。
题兴化寺园亭问答
问:《题兴化寺园亭》的作者是谁?
答:题兴化寺园亭的作者是贾岛
问:题兴化寺园亭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题兴化寺园亭是唐代的作品
问:题兴化寺园亭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出自 唐代贾岛的《题兴化寺园亭》
问: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的下一句是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问:出自贾岛的名句有哪些?
答:贾岛名句大全
题兴化寺园亭赏析
②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花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
③君--指建造园亭种蔷
孟棨《本事诗·怨愤》说:“岛《题兴化寺园亭》以刺裴度。”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肆修造兴化寺亭园。此诗反映了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
俗语说,整纸画鼻,脸面可知。诗的开头,便运用了这样的构思方法。“破却千家作一池”。池,只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一个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那么整个园亭究竟要“破却”多少人家?它的规模之大不是可想而知了吗!整个园亭中的假山真水,奇树异花,幽径画廊,自然是景随步移,笔难尽述。但诗人对那些却一概从略,而只抓住“不栽桃李种蔷薇”一点,这一点抓得好。第一,它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在食不果腹、家无垄亩的贫者看来,那么好的土地,种成庄稼该有多好?即使为了观赏,起码该种桃李。桃李春华秋实,能看能吃,却弃之不种,蔷薇华而不实,无补于用,却偏偏要种,岂非一怪?其实,这种“怪”事在奢靡的上层社会所在多有,如聂夷中的《公子行》:“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同样是反映耕者与有闲阶级心理的迥别。这“怪”字的背后,显然暗藏着一个“奢”字。第二,这一句也是为表现诗的题旨张本。《韩诗外传》卷七说:“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这大概便是诗的题旨所本。而诗的妙处却在于,作者接“种蔷薇”的茬儿,将题旨拈连带出:“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园君自知”,表面是写秋后将出现的园景,实则指出了聚敛定要出现的后果;以“种花”拈连“栽刺”,拟聚敛定有的可悲下场,自然而又贴切。最后一句,蕴藉含蓄,讽喻之意,溢于言外。
本篇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是很难得的。在艺术上,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意,也是本诗的可取之处。
(傅经顺)
- 秋感宇宙百年身,江湖万里心。世情高枕远,诗味闭门深。白发销穷达,青山傲丰今。情知秋亦客,何事感秋吟。
- 梁洁夫幽居林宇靓深画幽邃不类贵第宛然山林低窗窄榻颇怡颜,香绕衣襟丈尺间。一笑渠渠得三寿,要令风味似商山。
- 祭神州乐章雍和泰圻严享,阴郊展敬。礼以导神,乐以和性。黝牲在列,黄琮俯映。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五秋香亭高轩盛丛菊,可以泛绿樽。余甘自同荠,忘忧宁用萱。有木皆剥实,何草不陈根。独此冒霜艳,芬郁满中园。
- 芍药四首花不能言意已知,今君慵饮更无疑。但知白酒留佳客,直待琼丹覆玉彝。
- 城头月(赠梁弥仙)城头月色明如昼,总是青霞有。酒醉茶醒,饥餐困睡,不把双眉皱。坎离龙虎勤交媾。炼得丹将就。借问罗浮鹤侣,还似先生否。
- 巫山一段云 净坛峰叠嶂千重碧,长江一带清。瑶坛霞冷月胧明。欹枕若为情。云过船窗晓,星移宿雾晴。古今离恨拨难平。惆怅峡猿声。
- 龙井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乾。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在此中蟠。
- 偈颂一百零一首今朝四月初一,万像难逃影质。马祖升堂,百丈卷席。秘魔擎叉,鲁祖面壁。唤驴作马,虾跳不出。麒麟一角尖,鸟龟三眼赤。
- 送何元英出峡三绝莫忆双溪水似蓝,暂留荆渚脱片衫。更烦频向沙头望,望我西风出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