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咏鹅问答

问:《咏鹅》的作者是谁?
答:咏鹅的作者是骆宾王
问:咏鹅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咏鹅是唐代的作品
问:咏鹅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出自 唐代骆宾王的《咏鹅》
问: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的下一句是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问:出自骆宾王的名句有哪些?
答:骆宾王名句大全

咏鹅赏析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晚步湖上
    云薄漏春晖,湖空弄夕霏。沾泥花半落,掠水燕交飞。小倦聊扶策,新晴旋减衣。幽寻殊未已,画角唤人归。
  • 绝句六十四首
    徒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壶内旋添留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 南歌子
    雨燕翻新幕,风鹃绕旧枝。画堂春尽日迟迟。又是一番平绿、涨西池。病起尊难尽,腰宽带易垂。不堪村落子规啼。问道行人一去、几时归。
  • 言怀
    归去东皋独荷犁,笔床书卷有儿持。一无可意身将老,百不如人心自知。梦寐摩挲元结颂,经从省忆少陵诗。体肤饿尽天应错,依旧臞然山泽姿。
  • 云边阻雨
    辗转无眠到夜阑,鹊声送喜近檐间。好风吹断夜来雨,晴日放开云外山。
  • 游玉华洞
    步出山门日已西,昏鸦寒并隔巢枝。更寻陈迹穿阴洞,藓壁关真屈径奇。
  •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须是荣华更长久。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精神浑是个,西王母。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拥前后。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 辰州闻大驾还宫
    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
  • 晚步
    晚策信所往,幽怀那可穷。孤村流水外,古木乱山中。雨过天容净,风收地籁空。淡烟归独鸟,深涧饮长虹。日下青峰表,潮生沧海东。光吞群象没,气混百川雄。椓杙知樵子,乘舟识钓翁。閒身天与健,萧散复谁同。
  • 送李长吉之任东井
    江盘栈转虚,候吏拜行车。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市饶黄犊卖,田蹑白云鉏。万里千山路,何因欲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