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高十五次江上的月圆。
先是饱览高瞿塘2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
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
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
飞巫登上巫山山顶境,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
回头不见高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
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
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
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
踏上归途境已是黄昏,此境的游兴依然未减。
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
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
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巫回到我的小船。
注释
巴东:王琦注:即归州,唐境隶山南东道。《方舆胜览》:瞿塘2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2,乃三2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陆放翁《入蜀记》:瞿塘2,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视天如匹练。《方舆胜览》:巫2,在巫山县之西。《水经注》云:杜宇所凿,通江水。图经云:引山当抗峰氓、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海月:海上的月亮。
瞿(qú)唐2:亦作“瞿塘2”。2名。为长江三2之首。也称夔2。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
穹(qióng)石:大岩石。《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飞巫:快巫;疾巫。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巫登玉阙。”
却顾:回头看。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瀛(yíng)海:大海。汉王充《论衡·谈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孤光: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鲍照诗:“孤光独徘徊。”
悲风:凄厉的寒风。
佳趣:高雅的情趣。
吐月:吴均诗:“疏峰境吐月。”
清猿: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孤舟:孤独的船。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问答
问:《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的作者是谁?
答: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的作者是李白
问: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是唐代的作品
问: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是什么体裁?
答:五古
问: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出自 唐代李白的《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问: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的下一句是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赏析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巴东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的。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夔州(今四川奉节)不远便是瞿塘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
- 乙丑春旱至四月十六夜雨说梅津潄不濡唇,秧稻堪惊陌上人。昨夜天公一翻手,苍生百万面生春。
-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首翦彩催花发,开帘望燕归。藏阄新过腊,习舞竞裁衣。
- 用前韵答黄一翁五首楚客抱玉虹,刖足只自悲。有宝不韫椟,此计亦未疏。子虚一赋成,日边问相如。老眼阅人多。君岂一布衣。箧中有琼瑶,把玩聊自娱。
- 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得丧傍观有悴荣,此翁勘破一毫轻。宴披香殿犹前日,出大槐宫已隔生。未许季咸觇老态,旋呼伯雅解春酲。不知触氏并蛮氏,胜负元因底事争。
- 即事江楼人卧病,寂寞更谁怜。有子常离抱,无家可祝先。雕墙笑茅屋,沧海幻桑田。昨听东邻讣,浮华亦梦然。
- 秋夜巫山巫峡裴回雨,阳台淡荡云。江山空窈窕,朝暮自纷氲。萤色寒秋露,猿啼清夜闻。谁怜梦魂远,肠断思纷纷。
- 东湖宁越佳山水,东湖带郡城。月天高寺影,春雨一桥声。石上青蒲合,沙中白鸟横。天涯睚寥落,独往若为情。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五十一邵伯津头闸未开,山城鼓角不胜哀。一川霞锦供行客,且掬荷香进酒杯。
-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 平阳民杜裕民因买薪得紫石于薪中石有黝理自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