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翻译和注释

注释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
⑴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⑵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⑶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⑷“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⑸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开,开卷,指读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⑹这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句子“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⑺这两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⑻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柏学士茅屋问答

问:《柏学士茅屋》的作者是谁?
答:柏学士茅屋的作者是杜甫
问:柏学士茅屋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柏学士茅屋是唐代的作品
问:柏学士茅屋是什么体裁?
答:七律
问: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出自 唐代杜甫的《柏学士茅屋》
问: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的下一句是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问: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三孤山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 离齐州后五首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 若邪春兴
    春生若邪水,雨后漫流通。芳草行无尽,清源去不穷。野烟迷极浦,斜日起微风。数处乘流望,依稀似剡中。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洛城风日美,秋色满蘅皋。谁同茂林下,扫叶酌松醪。
  • 不眠
    不眠披短褐,曳杖出门行。月近中秋白,风从半夜清。乱离惊昨梦,飘泊念平生。泪眼依南斗,难忘去国情。
  • 漫兴
    晨起翛然曳杖行,一帘疏雨作秋清。老来岁月能多少,看得栽花结子成?
  • 宫词
    柳絮飘零春事稀,绿荫零乱上瑶墀。好花着子青如豆,却忆香红满槛时。
  • 送太守傅尚书易镇当涂二十韵
    帝业江淮长,丕承七十年。太平南北共,内禅子孙傅。弓矢深橐橐,桑麻郁垅阡。江河春混混,雨露夜涓涓。治久情多从,才卑气或偏。穹苍宜予弼,渊默正思贤。四世忠动积,三朝节概全。威仪新禹服,光彩旧星躔。本以文为治,尤知政有權。粟红初穰穰,榆散亦翩翩。国似傅东鲁,名能躐颍川。殊恩方锡马,盛美又临轩。易镇旌旗远,趋朝剑履便。想知环去旆,咸似渴思泉。典诰黄麻出,衣冠紫禁聊。安危看去就,扶掖赖精专。江岸梅花小,山城桂影圆。歌思惟两地,动化及无边。相复中兴旧,书重说命篇。元动列表史,焜燿祖宗前。
  • 七夕
    银河翻浪拍空流,玉女停梭清露秋。天上一年真一日,人间风月自生愁。
  • 白云谣
    白云在天。山(添氵换阝二换山)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