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来只是梦一场;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柔弱,偏要摧残;像那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注释
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直道:即使,就说。
了:完全。
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问答
问:《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的作者是谁?
答: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的作者是李商隐
问: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唐代的作品
问: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是什么体裁?
答:七律
问: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出自 唐代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问: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的下一句是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问:出自李商隐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商隐名句大全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赏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次韵酬宋妃六首无能私愿只求田,时物安能学计然。凿井未成歌击壤,射熊犹得梦钧天。遥思故国归来日,留滞新恩已去年。携手与君游最乐,春风波上水溅溅。
-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城里今年热异常,出城肃寺未全凉。发毛吹尽人间暑,除是芙蕖十里香。
- 谢朱宰借船书生禄遫空自怜,三年官满囊无钱。身如绊骥心千里,安得一舸西风前。令君磊落济川手,留滞亦怜穷独叟。大舟百尺影白虹,借我搬家我何有。函牛之鼎著鸡肋,涓滴渠须瓠五石。劣留两席寘图书,辇石囊沙压摇兀。典衣买酒饷三老,槌鼓鸣锣人看好。相过重读借船帖,我自卢胡君绝倒。
- 元日作献岁在商州,依然想旧游。前年捧玉册,此日对珠旒。御酒尧樽畔,仙韶舜殿头。自惭非贾傅,宣室讵重求。
- 五更仆云月未落,或谓夜过半。晓眠我正浓,漫漫何时旦。
- 江月五首(并引)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风枝夕未停。露草不可籍。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咏,清切变蛮讴。
- 和赵宫管看梅三首水边山下懒寻伊,折放瓶中看一枝。一片飞来沾砚滴,似嗔老子不题诗。
- 清心镜 赠刘小官一青牛,二条尾。三双眼儿,仰观俯视。四个蹄、雪白如银,五方中嬉戏。六欲七情俱总废。八味琼浆,饮来光明遍体。九鼎内、变作神丹、
- 过龟峰大龟昂首瞻南天,仙人赤脚骑龟肩。小龟一双走随母,指爪穿尽追不前。仙人不知卜何事,蹈脱绿毛纷满地。老夫也要钻一钻,何日故园遂归计。
- 再和依本文章趁韵诗,暮年深不愿人知。退闲时有宾留刺,挛痹难为长折枝。蚓窍声微羞入社,鸦涂札恶懒临池。僧谈石竺山幽胜,拟执驴鞭挟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