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韵译
清晨起来到水边去梳洗,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思乡之情正值无比烦乱,又见一只孤雁飞过南楼。
散译
早晨起来临水梳弄头发,望着寒塘水面,知是秋天到来的气候。
思乡的心绪无限地浓厚,一只大雁飞入南楼。
注释
寒塘:秋天的池塘。
晓发(fà):早起弄发。
坐:因。
乡心:思乡之心。
度:一解为“飞越”,一解为“飞入”。
寒塘问答
问:《寒塘》的作者是谁?
答:寒塘的作者是司空曙
问:寒塘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寒塘是唐代的作品
问:寒塘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出自 唐代司空曙的《寒塘》
问: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的下一句是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问:出自司空曙的名句有哪些?
答:司空曙名句大全
寒塘赏析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点明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梳发见秋”意,令人联想到“羞将白发照渌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名句,这就暗含非但岁华将暮,而人生也进入迟暮。十字三层,言浅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层,点出身在客中。而“乡心”字面又由次句“见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码”。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韦应物《闻雁》云:“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就相当于此诗末二句的意境。“归思后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唐诗别裁》)“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前三句多用齿舌声:“晓”、“梳”、“水”、“见秋”、“乡心”、“限”,读来和谐且有切切自语之感,有助表现凄迷心情,末句则不复用之,更觉调响惊心。此诗末句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此诗兼层深与浑成,主要还是作者生活感受深切,又工吟咏,“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毛先舒)此理又不可不知。
- 种笔亭题画积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巅。扁舟入蘋渚,浮动一溪烟。
- 登龙山塔寺吴越夕阳多远山,塔楼高处九秋寒。江豚吹浪腥风湿,野鸟行空翥雪乾。白日潮声僧老尽,黄埃世路客游难。海门航散孤云落,酒醒不堪深倚栏。
- 云山诗送正之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 孟子天爵天爵在人非我有,重轻取予系於人。要知良贵人难夺,德义尊荣本自身。
- 铁牛骨格纯刚蹄角全,轩然鼻孔自辽天。不贪陕府栏边草,肯遍耕翻祖父田。
- 山路怀翁卷困尝苦茗不论杯,天气才晴又有雷。寂寞小亭看草坐,晚风时复堕青梅。
- 明道亲享先农十首歆我嘉荐,锡我蕃禧。多黍多稌,如京如坻。
- 青玉案杨花尽做难拘管。也解趁、飞红伴。骢马无情人渐远。沙平浅渡,雨湿孤村,何处长亭晚。欲凭桃叶传春怨。算不似、斜风倩双燕。纵得书来春又换。只将心事,分付眉尖,寂寞梨花院。
- 登峡山疾风甚雨长风吹裂碧云堆,卷取银河泻下来。雨搅犀潭千尺浪,烟遮龙窟一声雷。松翁偃盖岩隈立,猿女穿萝洞里回。旧事兰亭好拈出,婆娑溪曲共流杯。
- 九座山化尽开山物,惟存窣堵坡。俗传潭出雨,僧说火因魔。旧给唐绫暗,新镌蔡字讹。岩前观蟒石,尤觉可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