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七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注释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论诗三十首·其七问答
问:《论诗三十首·其七》的作者是谁?
答:论诗三十首·其七的作者是元好问
问:论诗三十首·其七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论诗三十首·其七是金代的作品
问: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出自 金代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七》
问: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的下一句是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问:出自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
答:元好问名句大全
论诗三十首·其七赏析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 晚自台中归永宁里南望山色怅然有怀呈上右司十一兄白发侵侵生有涯,青襟曾爱紫河车。自怜悟主难归去,马上看山恐到家。
- 赠风鉴空有奇胸貯石渠,功名不许老头丰。凭君细阅寒窗下,还有它年房杜无。
- 残菊肠断黄花霜后枝,花乾叶悴两离披。一花忽秀枯丛里,更胜初开乍见时。
- 金刚随机无尽颂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不应贪福德,强接无生客。闻声恰似聋,见声非外色。
- 九日登有美堂点检东山窈窕娘,直须醉倒为重阳。山光湖水一时好,酒面菊花同色黄。便好共谋长夜饮,未应排出少年场。伤时感旧知何限,还忆荆州落寞乡。
- 西江月 至元十三年,江南初内附,民间盛传九九乾坤已定,清明节后开花。米田天下乱如麻。直待龙蛇继马。依旧中华福地,古月一阵还家。当初指望瓮生涯。死在西江月下。记之如此,未如孰是。
- 长相思(秋夜)砧声齐。杵声齐。金井栏边败叶飞。夜寒乌不栖。风凄凄。露凄凄。影转梧桐月已西。花冠窗外啼。
- 游再兴院山远平田阔,村深古寺幽。屋头支老树,门面闯双流。归翼碧天暮,寒蝉红叶秋。瘦藤聊倚壁,胜处欲迟留。
- 颂古五十七首明头便打,暗里闪过。心底活时,死中要坐。门外檐间雨滴声,众生颠倒逐迷情。可怜洎不迷已处,出得身来体未明。
- 偈颂八十七首休分廛市与山间,静闹闲忙著眼看。静闹二途俱泯绝。如珠辘轳走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