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花卿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锦官城里每日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哪里能听见几回?
注释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赠花卿问答
问:《赠花卿》的作者是谁?
答:赠花卿的作者是杜甫
问:赠花卿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赠花卿是唐代的作品
问:赠花卿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出自 唐代杜甫的《赠花卿》
问: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的下一句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问: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赠花卿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 百结丁香从百结,恨只满东风。未必愁能解,虚传酒有功。
-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静居何事当清世,归来咏考槃。近闻新住处,不似在长安。
- 戏咏园中春草童子争寻鹁鸽饭,医翁日曝虾蟆衣。欲赓楚客咏餐菊,却媿周人歌采薇。
- 余谪居齐安寓郡东佛舍而制不得逾岁今冬遂移孟冬寒气至,北风群木衰。微霖堕檐瓦,老客卧先知。二年萧寺客,巾履忽复移。谁令简书畏,易此鹪鹩枝。冥冥造化中,毫厘阴有司。念此虽细事,亦非人所为。东窗颇明爽,洒扫吾遨嬉。浊酒为余办,勿使叹空◇。
- 乾兴诏罢自咏忍当昭世卧隆中,西笑无谋始讳穷。鸥散海边渔事废,炙残京口客盘空。乡魂怨晓虚为蝶,头葆悲秋不后蓬。欲把遗编论兴废,诸儒争奈喜嘲雄。
- 送方郎唐卿漕试翁已鞭鸾上九霄,此郎虽小亦清标。斯文尚有嫡传在,每见能令人意消。身退吾难论一鹗,才高君必中双雕。汉廷急士将亲策,想见诸儒避董晁。
- 寄刘凝远峦四首一生已分阻长饥,轻薄羞随造化儿。远寄微言作君寿,无盐何敢突西施。
- 和吴斗南高帆欲发意迟迟,回首飞云耿梦思。风壤江山吴蜀道,功名人物汉唐碑。无恁久厌书生语,有意聊观天下奇。已决明年径归隐,好凉还得共驱驰。
- 斋中杂题西窗日过中,饥坐生眼花。援笔课小诗,墨燥字倾斜。须臾忽满纸,翩翩若风鸦。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乃知雨漏壁,未媿锥画沙。俄报豆饭熟,投笔喜莫涯。呼童拾涧薪,试我家山茶。
- 庾楼郡楼名甚远,几换见楼人。庾亮魂应在,清风到白蘋。晴轩分楚汉,夜酒揖星辰。何必匡山上,独言无世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