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赏牡丹问答
问:《赏牡丹》的作者是谁?
答:赏牡丹的作者是刘禹锡
问:赏牡丹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赏牡丹是唐代的作品
问:赏牡丹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出自 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
问: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的下一句是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问: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赏牡丹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前两句用的是抑彼扬此的手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而第三句笔锋一转,从正面赞颂牡丹。“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国色天香”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颜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用虞提刑见寄诗韵答之鸡鸣而起一般时,舜跖殊途觉与迷。此理天无分厚薄,乃心人自眩东西。柴门风雨榴花老,草巷烟霏燕子低。玉汝有书来万里,圣贤不泰不栖栖。
- 送林子柄缙云令交情苦疎阔,君复是行人。灯火谁同坐,诗书只自亲。丹枫苍岭晓,黄菊好溪春。一别三年远,相思入梦频。
- 明道亲享先农十首稼政之本,民食惟天。甫田兆几,后稷其先。灵坛既祀,黛耜攸虔。乃圣能享,亿万斯年。
-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晓陌事戎装,风流粉署郎。机筹通变化,除拜出寻常。地冷饶霜气,山高碍雁行。应无离别恨,车马自生光。
- 寄呈寿冈先生二首我爱清江郡,端如屋上乌。挂冠推二老,缝掖盛诸儒。吴蜀书难得,荆蛮病益癯。飞黄去腾踏,局趣效辕驹。
- 题吴江甘泉桥下四{左木右翁}水,人间六品泉。松陵无鲁望,山茗为谁煎。
- 放言十首匣中绿绮琴,欲抚已绝弦。问弦何时绝,锺期谢世年。正声不可闻,千载寂寞间。未有颜叔子,安知柳下贤。
- 游山谷寺赠住山钦老钦嗣愚丘诗少小已诵山谷文,老大始游山谷寺。按诗寻境尽可得,落笔不容追一字。旧闻是老诗有宗,韩门更许愚丘雄。风流前辈日已远,此道此山俱属公。
- 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吾才如蹇人,何计逐奔马;吾文如丑女,惟藉粉黛假。向来已归休,毕志向林下。块然一愚公,初不系用舍。国恩定难报,衰涕时一洒。人本不胜天,岂复论众寡。
- 对酒素月度银汉,红螺斟玉醪。梁丹梨半颊,斫雪蟹双螯。诗就吟逾苦,杯残兴尚豪。闲愁翦不断,剩欲借并刀。
- 10疯狂建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