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祠堂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释
②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徐孺子祠堂问答
问:《徐孺子祠堂》的作者是谁?
答:徐孺子祠堂的作者是黄庭坚
问:徐孺子祠堂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徐孺子祠堂是宋代的作品
问: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出自 宋代黄庭坚的《徐孺子祠堂》
问: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的下一句是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
问:出自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
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徐孺子祠堂赏析
凡读过王勃《滕王阁序》的人,都会懂得“徐稚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祠堂是曾巩修建的,黄庭坚通过凭吊徐稚,抒发高士不得重用的寂寞情怀。这首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
这首诗的首联即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只是上下句顺序颠倒,增添一个“生刍”的典故。有人称赞黄庭坚这样学杜诗是“变其面貌”,恐怕这样一变就成了东施效颦,而杜诗读起来要顺畅得多。倒是颔联满有趣味,不用考证典故就能理解。藤萝攀树,自鸣得意,居然天也可遮,日也能蔽。不知当年蔡京之流读后,可“怒发冲冠”否。而苏轼诵之,定拍案惊奇也。下句中“何心”问得好,冷落的祠堂,超凡脱俗的高士,谁也没有心思来祭奠他。确实耐人寻味。
用韩愈《马说》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解说颈联,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屈原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都是唱不完的中国人才悲歌。
尾联上句议论,其意甚明。值得回味的是下句:潮涨潮落,这是自然规律;兴亡盛衰,这是社会规律。“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这一“旧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见到。委婉曲折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而以景结之,的确妙绝。
- 铜陵县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季毅南北飘然各转蓬,佳辰无路笑言同。铜壶县冷更微雨,白鹊楼高来远风。粽剥雪肤明席上,酒倾玉骨映杯中。区区羁旅无欢笑,遥想华堂屡一烘。
- 江上送陈翘还无为江上寂寥春雨晴,江边冉冉春潮平。相逢未尽斗酒醉,相送又速孤舟行。篁竹穷锁秋浦郡,烟波渺隔无为城。音尘两地不千里,勿使负君金玉声。
- 西斋秋感二十首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佑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配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 题李益师谦所藏和靖吟梅图瓶插梅花一两枝,逋仙隐几自吟诗。北风酿作西湖雪,不顾山童冻得痴。
- 得桃源丁知县书为报桃川老令威,病夫三岁不开帷。窗中见日知晨暮,瓶里看花记岁时。新读子书多乙者,旧吟诗藁尽丁之。无人肯共闲人语,满腹闲情独自知。
- 正夫饮遐举家留佳什仆酷爱其金斗玉泉之句辄相逢渐向白头年,世路谙来尽付天。六印虽多终是客,一壶才倒即为仙。穿天入月捉诗句,搥鼓插旗飞酒船。长愿醉眠浑不醒,虚名安用俗儿传。
-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又复忆在霜台未六旬,尝陈仕宦纵家贫。岂容七十不纳禄,却为斗升犹牧人。年齿幸吾今已及,官曹从此不应亲。愿天许遂终焉志,养此疏慵老大身。
- 临江仙雾中,不过戏纵笔墨,观者出门一笑可也翦翦春冰出万壑,和春带出芳丛。谁分弱水洗尘红。低回金叵罗,约略玉玲珑。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飞过天风。戏将瑶草散虚空。灵根何处觅,只在此山中。
- 送杨山人归嵩阳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 点绛唇秋雨弥空,冷侵窗户琴书润。四檐成韵。孤坐无人问。壮志消沈,喜入清闲运。常安分。炷烟飘尽。更拨馀香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