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翻译和注释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注释
卿士:周朝执政官。
贰于虢(guó):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
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
交质:交换人质。
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
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畀(bì):交给。
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dà)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
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
中:同“衷”,内心。
明恕:互相体谅。
要(yāo):约束。
间:离间。
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
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
蘋(píng):水生植物,即浮萍。蘩(fán),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
筐莒(jǔ):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莒。锜(qí)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錡,无足为釜。
潢(huáng):积水池。污,积水。行(xíng)潦(lǎo), 路上的积水。
荐:享祭,祭祀。
羞:同“馐”,进奉。
《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昭:表明。
周郑交质问答
问:《周郑交质》的作者是谁?
答:周郑交质的作者是左丘明
问:周郑交质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周郑交质是先秦的作品
问:周郑交质是什么体裁?
答:文言文
问: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出自 先秦左丘明的《周郑交质》
问: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的下一句是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问:出自左丘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左丘明名句大全
周郑交质赏析
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咄逼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东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历史情状。并由此得出结论,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君子通过对此事的评论,指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体谅、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强调了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
文章虽然不长,但叙事朴实,议论周严,有事实,有根据,有结论,语言中肯,说服力很强。文末“君子日”一段评论,以信和礼为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周郑交质之非。数层转折与整齐的排旬,使作者的论断显示出不可逆转的气势,空灵排宕、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早已实际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曰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左传》认为周郑交质“无信(已堕落到需靠人质故曰无信)不礼(周郑上下失序故曰不礼)”,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缩影。
在《周郑交质》中,君子对双方都有责难,但侧重于批评周王室。左丘明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是以礼驭下造成的。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周郑交质》这篇文章反映了《左传》崇霸贬王思想。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这是《左传》的典型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有极大的影响。
- 秋怀三十六首黄黍秋正熟,黄鸡秋正肥。此物剧易致,古人多重之。可以迓宾友,可以奉亲闱。有褐能卒岁,此外何足为。
- 和嘉仲秀实九日诗幸分微禄养闲身,杖策登高拟令辰。贫愧减员招酒伴,闲多债数得诗人。不辞眼见黄花旧,却恐花惊白发新。人道二疏贤父子,我疑文采是天伦。
- 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算三春仲月,方才破二,百年大齐,恰则平分。立玉林深,散花庵小,中有然自在身。诗何似,似苏州闲远,庾府清新。青鞋布袜乌巾。试勇往蓉溪一问津。有心香一瓣,心声一阕,更携阿艾,同寿灵椿。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聊添我,作风流二老,岁岁寻盟。
- 三部乐·商调梅雪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祆知染红著手,胶梳粘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 中秋不见月寄耘老弟举杯邀月且留残,覆雨翻云意未阑。自是阴晴难淮拟,莫将怀抱逐悲允。灯前白发惊秋半,镜里清光有岁寒。玉斧只应修未就,素娥宁许等间看。
- 枫桥朱门白壁枕弯流,桃李无言满屋头。墙上浮图路傍堠,送人南北管离愁。
- 李术士善医下西叹君平莫是渠,萧然闭肆或旬馀。青囊系肘藏仙诀,黑子如毛录谶书。屡倩揲蓍爻每验,近闻咒枣病皆除。闲时更取离骚看,怕有灵均犹卜居。
- 从幸仪凤阁观双竹奏御曲密丛楹地,檀乐瑞植场。灵姿纷并秀,圆节俨相当。联景知宗茂,同根识幹缰。翠浮睢苑日,寒待帝园霜。合响天供籁,分枝玉荐苍。即看蕃宝实,仪凤就徊翔。
- 元日睡眼朦胧撑不开,鸡声唱晓梦惊回。竹炉尚有残冬火。柏酒初斟新岁杯。身世百年如梦幻,功名两字已心灰。门无贺客清闲甚,自汲寒泉浸古梅。
- 送朱元晦前年盖恨君不肯盖来,今年盖惜君不肯盖住。朝廷多事四十年,愚智由来各千虑。君来正值求言日,三策直前真谏疏。诋诃百事推圣学,请复国雠施一怒。天高听远语不酬,袖手翩然寻故步。我知君是谏诤才,主上聪明得无悮。一纸底用教鹖冠,百战应当启戎辂。江山千里正风雪,岁月峥嵘倏将暮。有田可耕屋盖头,君计未疏吾亦去。君归为谢武夷君,白马摇鞭定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