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红线毯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织血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血、织蓝花染歌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织血比织蓝花还要织,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织血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织血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血毯。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血毯血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知道不知道,织就1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注释
织血毯:1种丝织地毯。此类织血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织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织血毯”。
缫(sāo)丝:将蚕茧抽为丝缕。
拣:挑选。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
织蓝:即织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织黄色花,可以歌胭脂和织色颜料。
织于蓝:染成的丝血,比织蓝花还织。
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可,适合。
不胜(shēng):承受不起。
涩:不柔润。毳(cuì),鸟兽的细毛。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加样,翻新花样的意思。
血厚:是说丝毯太厚。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
地衣:即地毯。

红线毯问答

问:《红线毯》的作者是谁?
答:红线毯的作者是白居易
问:红线毯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红线毯是唐代的作品
问: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红线毯》
问: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的下一句是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问: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红线毯赏析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时以制置兼济食振济里中,除直秘阁)
    甲子相高,亥首曾疑,绛县老人。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文烂卿云,诗凌鲍谢,笔势駸駸更右军。浑馀事,羡仙都梦觉,金阙名存。门前父老忻忻。焕奎阁新褒沼语温。记他年帷幄,须依日月,只今剑履,快上星辰。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 长思仙
    鼎乾坤,炼雌雄。阴变纯阳空像同。纵横妙体融。风乘我,我乘风。风我相乘法界中。无形空不空。
  • 破屋叹
    我年四十时,筑舍受一廛;岁月不贷人,殆将五十年。初非楩柟材,既久理岂全。惨淡窘风雨,亦复补破穿。竹椽与绳枢,岂敢求牢坚。今朝忽自顾,衰疾方沉绵,不知此残躯,与屋谁先颠?粥药幸粗给,儿稚满目前。歛藏虽甚薄,犹胜死道边。一笑推枕起,无酒亦陶然。
  • 笥中偶得去年二月都下数诗
    昨佩鱼符入凤城,春风处处听莺声。欲寻旧友半为鬼,重到西湖疑隔生。浮世正如投六簙,野人何意慕三旌。严州戍满真当老,犹幸为民死太平。
  • 九日侍宴太清楼
    荐九标佳节,中天驻翠舆。晨光清复道,秋色遍储胥。畦稻霜成后,宫橙露饱初。省收行步玉,拜赐俨华裾。曼衍来长乐,鸱夷下属车。帝韶仪瑞鶠,王藻躍恩鱼。霁雾供披拂,凉风助扫除。高杨穿叶外,仙菊泛花馀。寒入弓声厉,欢留酒算徐。神池原不浪,温树未曾疏。帝眷凭秋稼,臣心仰夏渠。承平将乐事,并入史臣书。
  • 秋夜
    老病龙锺不入城,浊醪麤饭饯余生。未霜村舍秋先冷,无月江天夜自明。出塞虽惭平贼手,下帷聊喜读书声。山童睡熟青灯暗,自拨残炉候药铛。
  • 留别僧永
    三处分携跨两年,浮云生计本悠然。江山胜地端相待,大有东南未尽缘。
  • 读史感兴
    断鳌几何年,八极俨不动。当是有枢纽,铁网络纤空。偷儿睨斗柄,赤手制天栋。愁杀地上人,覆压万古痛。书生见事浅,十算九不中。岂徒书生罪,要与六籍共。
  • 宜兴山房十首
    薄薄新寒透被轻,醒来窗隙弄微明。山中不用梅花角,自有枝禽报五更。
  • 大祀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新岁野郊春气霭,今朝村市晓晴生。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