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别到分离之际不禁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送柴侍御问答
问:《送柴侍御》的作者是谁?
答:送柴侍御的作者是王昌龄
问:送柴侍御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送柴侍御是唐代的作品
问: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出自 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问: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的下一句是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问:出自王昌龄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昌龄名句大全
送柴侍御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 望江南·幽州九日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拈琵琶。
- 杂咏一百首荀卿历历非诸子,骎骎及圣丘。乃知焚籍相,亦自有源流。
- 失调名东晋纤儿撞坏,桑令人间受祸。
- 有怀十首风惊枯苇白花浮,欲下横桥晚更留。惆怅不逢吴季子,一溪寒水带烟流。
- 郴江百咏并序怨溪溅溅溪水石磷磷,两岸山花野草春。流去前滩何处问,未应皆是酌泉人。
- 挽荆南师张左司诗昔者登帘阁,先生病已瘳。从容当世事,反复万端尤。力尽千家活,身疲十日留。向来天下干,端为一城休。
- 百宝妆一点灵光,轮回万劫,胎卵湿化无歇。苦海无涯,生灭甚时彻。无根四大非坚固,恋此个形骸何太拙。把浮沉世梦磨开,慧剑割断根孽。逍遥物外生涯,随分乐天知命,闲伴风月。抱守元阳,神气自交结。乾坤倒颠翻离坎,这既济天然非扭捏。有春生夏长秋成,万汇一气无别。
- 秋晚雨中作新雁南来岁又残,萧萧风雨暗江干。客疏似悉尔来病,酒薄不禁如许寒。草络篱头花尚碧,树当浦口叶初丹。醉来且拥黄紬睡,莫问何时后土乾。
-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东人之子,其来秩秩。是追是琢,是进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