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秋入鸣皋
爽气飘萧。
挂衣冠、初脱尘劳。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间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萧瑟的秋风吹入鸣皋山中,凉爽的月夜飘扬着悠扬的箫声,脱去了那身肮脏的官服,刚刚离开混浊不堪的官场中,凭窗遥望远山景色尽收眼底,朝晖夕暗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夜晚暮色朦胧笼罩大地山峰仿佛变低,晴日明丽一望无际仿佛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雾散去朝阳仿佛从山顶升起,山峰显得更加挺拔高峻。
细细地计算一下,悠闲无事曾经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后模模糊糊,信手挥毫挥发着诗情,随意信笔而写,管什么体裁格式平仄押韵,乐得这样长期寄情山水,能够忍受寂寞贫穷,也算逍遥自在快乐万分!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鸣皋(gāo):山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
挂衣冠:指辞官归隐。
尘劳:人世间的烦劳,此指官场的应酬。
岩岫(yán xiù):山洞,山穴。
醪(láo):酒酿,此处指酿酒之处。
陶写:即写作。
风骚;此处指诗文的讽怨寄托,亦即其政教功利。
乐因循:意为安于山水之乐。
能潦倒:意为甘于淡泊寂寞。
行香子·秋入鸣皋问答
问:《行香子·秋入鸣皋》的作者是谁?
答:行香子·秋入鸣皋的作者是许古
问:行香子·秋入鸣皋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行香子·秋入鸣皋是元代的作品
问:行香子·秋入鸣皋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秋入鸣皋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秋入鸣皋 出自 元代许古的《行香子·秋入鸣皋》
问:秋入鸣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秋入鸣皋 的下一句是 爽气飘萧。
问:出自许古的名句有哪些?
答:许古名句大全
行香子·秋入鸣皋赏析
上片以景语起:“秋入呜嗥,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鸣嗥”,指古老的鸣嗥山(在河南嵩县东北,传说古有鹤鸣于此,故曰鸣嗥山 )。你看,秋天来到了古老的鸣嗥山,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挂衣冠 ,初脱尘劳”词人刚刚从沉闷、压抑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面对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 ,怎能不心情愉悦?“初脱尘劳”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写词人凭窗远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尽了峰恋叠嶂的明暗变化。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你看,词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凝神专注?正是因为他“看尽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悟。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 ;而至天晴 ,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清代况周颐怀为这三句“尤传山之神 ,非入山甚深 ,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 ”。想古今中外写山之句,也确实未有能出奇石者 。下片转入写人 ,是词人自我形象的描摹。他闲适自得 ,遇村辄饮。“醉模糊”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高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信手挥毫”;他才不管什么功名利禄,意到笔到,言情言志 ,只为抒发情怀 ,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 ;“也消摇(即逍遥)”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
就艺术特色而言,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凝炼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乐”“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来 ,实则颇多锤炼 ,仔细体味,真是意境悠远,也使我们看出了词人的匠心独运。
词作者许古 ,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 ,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 ,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居后所作,也是他潇洒闲适,不拘形运的个性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首堪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相媲美,表现辞官归隐,陶醉于自然佳趣,把酒当歌,逍遥自在,生活优然闲适,心情超然物外的好词,历来为词论家所推崇。
上片以景语起:“秋入鸣皋,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鸣皋”,指古老的鸣皋山(在河南嵩县东北,传说古有鹤鸣于此,故曰鸣皋山)。秋天来到了古老的鸣皋山,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挂衣冠,初脱尘劳”,词人刚刚从沉闷、压抑的官场生活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面对秋日山中舒爽怡人的自然景象,怎能不心情愉悦?
“初脱尘劳”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写词人凭窗远眺,由朝至暮,又由暮至朝,看尽了峰恋叠嶂的明暗变化。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词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入微,凝神专注。正是因为他“看尽昏朝”所以才有了“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悟。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而至天晴,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清代况周颐怀为这三句“尤传山之神,非入山甚深,知山之真者,未易道得”。想古今中外写山之句,也确实未有能出其右者。下片转入写人,是词人自我形象的描摹。他闲适自得,遇村辄饮。“醉模糊”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高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信手挥毫”;他才不管什么功名利禄,意到笔到,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即逍遥)”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
就艺术特色而言,此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凝炼自然,如上片“夜山低”三句,下片“乐”“能”“也”三字,均是如此,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颇多锤炼,仔细体味,真是意境悠远,也使读者看出了词人的匠心独运。
词作者许古,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性嗜酒,平生好为诗及书,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隐,这首词就是他归居后所作,也是他潇洒闲适,不拘形运的个性的真实写照。
-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双鹊营巢浪苦辛,栋条御折不辞频。旧条老硬新条勒,却向篱根拾落薪。
- 张户部惠山杨梅尝闻魏伯阳,铸丹会稽山。功成试其徒,未欲汎与餐。绐言丹入口,命尽不可还。一人笃信道,快饵肯作难。翁复起诸死,携手升云亦。临行作奇戏,留使后世看。聊将一粒变万颗,掷向青林化珍果。彷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只随翁子姑号阳,姓杨乃是讹偏旁。迄今年深少人识,地妪山君应记得。木生曲直味宜酸,此独甘香胜蜜团。吾宗望郎忽驰送,色映筠篮光欲动。想因见此列宿躔,曾遣冰壶纤指弄。我方水际呼清风,葛巾高挂千丈松。为公摘荷盛荐酒,此乐城中那更有。
- 感皇恩 昔向长年老敕断家事,无令子孙关白绩,照映一世,未老得请于朝,亦慕子平为人,尽以内务付之。诸郎其贤于人远甚,某喜闻而乐道之,为赋此,以歌其盛德云节序四时闲,功成还退。此事君侯与心会。幽亭高卧,眼冷画堂金翠。越装都付与、诸郎辈。虎帐筹边,锦*歌凯。惨淡风云梦江海。大绍挂壁,小隐一枝松盖。清闲人道胜、中书拜。
- 葡萄磊落堆盘亦快哉,无人能寄一枝来。平生不识凉州酒,汉水遥怜似泼醅。
- 谢滕宰彦可惠诗与君相遇海东头,明月如何忽暗投。自愧重来千岁鹤,永怀静对五湖鸥。新编不觉成三复,妙思诚堪比四愁。还肯来游鄮山否,与君携手上东楼。
- 送王秀才出京都城大雪酒价高,我送故人倾浊醪。酒阑置杯欲话别,不觉中心生郁陶。丈夫聚散岂为念,所叹人事多徒劳。忆昔我年未弱冠,西来观艺游神皋。金门献赋嗟失路,因循四载何所遭。京华碌碌少知己,但闻嘲弄声嗷嗷。今年诏书恤西事,大开言路烝群髦。因思平生负气概,临事始可观持操。长缨羁虏岂无计,策虑未献心徒忉。感君壮志正凌厉,术业沈究钤与韬。上书论画兵家事,直请西去亲鞬櫜。又言若将众十旅,可为手足除纷搔。逾时待报不闻命,西秦便欲从游遨。束书携剑瞥然去,却顾名利轻如毛。我谓方今正急士,帝言屡下搜英豪。公卿悉意奉诏旨,推贤好善如干旄。劝君失意且韬养,有能必见时称褒。中朝列爵本驭众,进任将相皆儒曹。一时未遇何须叹,吾辈岂久居蓬蒿。
- 入涌泉道中穷冬未见六花飘,春意微微动柳梢。千丈龙形蟠暮岭,一条虹影落溪桥。阊门飞跨何清泚,茂苑繁雄未寂寥。切幸早归频出郭,西山隐客不须招。
- 陈经略生朝四首喜咏高秋此日生,门闾佳气想充盈。堂堂体貌千钧重,凛凛精神一座倾。暂使远民瞻玉帐,要知圣主有金城。兜牟却作貂蝉去,五筦难淹宋广平。
- 闲咏危途九折浩无津,晚幸收身作散人。俸禄既空忧患少,酒殽虽薄笑歌频。多添布褐方知老,净扫茆衡不觉贫。南陌东阡元在望,柴车嬾驾动经旬。
- 台城宫殿馀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