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鶒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注释
全唐诗:卷570-56
鸂鶒问答
问:《鸂鶒》的作者是谁?
答:鸂鶒的作者是李群玉
问:鸂鶒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鸂鶒是唐代的作品
问: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出自 唐代李群玉的《鸂鶒》
问: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的下一句是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问:出自李群玉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群玉名句大全
鸂鶒赏析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它的好看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这诗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诗人的视听,寻声望去,见到水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音响。“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音响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防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诗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在“飞灭”之后,仍然目不转晴,直到飞灭处显现出了“青山绿”,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全诗着墨不多,却能得其神韵。
(陈志明)
- 吴处士寄香兼劝入道谢寄精专一捻香,劝予朝礼仕虚皇。须知十极皆臣妾,岂止遗生奉混茫。空挂黄衣宁续寿,曾闻玄教在知常。但居平易俟天命,便是长生不死乡。
- 春光好·天初暖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六首文德尧新庙,威灵旧禹山。海门宾羽卫,地轴启云关。无路攀仙驾,当年拱圣颜。小臣衰疾泪,空望帝乡潸。
-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 寒夜偶怀壮游书感畴昔西游万里还,狂吟散落满人间。买空禄水桥边酒,看遍青城县里山。梅蕊疏疏春欲动,川云漠漠雪犹悭。偶思五十年来事,顾影灯前自笑顽。
-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宣城讯后忽年余,闽水风来又岁除。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 吴姬曲 其六吴姬归,湖风吹冷日色微。满船筝鼓不敢动,隔林恐搅残花飞。涌金门外马如练,银灯照水红辉辉。红辉辉,吴姬上马罗绮围。
- 进和御制闻喜宴诗璧辉河彩绚宸章,鼎饪需云盛国光。自昔祖宗崇礼遇,至今英俊入言扬。明良旧咏回千古,高饫新书多万方。神禹克艰心未已,更思忠节赞时康。
- 题东西二梁山三首二梁双黛点东西,牛渚看来活底眉。阿敞尽时微失手,一眉高著一眉低。
-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云中路杳杳,江畔草萋萋。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