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问答
问:《夜归鹿门歌》的作者是谁?
答:夜归鹿门歌的作者是孟浩然
问:夜归鹿门歌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夜归鹿门歌是唐代的作品
问:夜归鹿门歌是什么体裁?
答:七古
问: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出自 唐代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问: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的下一句是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问:出自孟浩然的名句有哪些?
答:孟浩然名句大全
夜归鹿门歌赏析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倪其心)
- 三月施州进金色小龟清江涵德泽,嘉瑞效灵龟。巢叶形偏小,如金色最奇。玉灵惭异质,绎属近幽姿。骑置遥承献,观图仰帝祺。
- 秦淮数里秦淮画轴开,唐人赏后宋人来。无边风月要酬荅,一处旗亭买一杯。歌歇陈宫玉树春,可怜商女亦成尘。老成惟有秦淮月,往日曾经照古人。
- 工侍国史李丈奉御香祷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应未问含章眩晓妆,巧将珪璧叠宫墙。爱民天子心尧舜,犹自黄封降御香。
- 春日忆西湖简家弟元宠天涯孤客意堪哀,病眼逢春只强开。闭户不知花老去,捲帘方觉燕归来。风休潩水光如拭,雨霁箕山翠作堆。遥想西湖图画里,几多车马踏青回。
-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 题子侄书院双松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 村市醉归伏枥元知免骇机,翦翎岂复慕群飞。坐中客满知心少,囊里诗多得意稀。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不辞十里行空翠,终胜京尘仕客衣。
- 蝶恋花(扇鼓)桂影团团光正满。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非镜非蟾君细看。元来却是吴姬扇。一曲阳春犹未遍。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好著红绡笼玉腕。轻敲引入笙歌院。
- 寄和邢子屑孙肖之始春见寄东风初到乱山头,无数残梅雨未收。何待伤春对晴景,暝云横尽古今愁。
- 秋蕊香眼也生应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