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
梦断:梦醒。
无绪:没有兴致。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问答
问:《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的作者是谁?
答: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的作者是秦观
问: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是宋代的作品
问: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池上春归何处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池上春归何处 出自 宋代秦观的《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问:池上春归何处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池上春归何处 的下一句是 满目落花飞絮。
问:出自秦观的名句有哪些?
答:秦观名句大全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赏析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 古塞曲边烽印久不息,印戍鼓何鼟印鼟。五月无青草,滂沱流断冰。胡儿昧形胜,汉骑恣凭陵。出号朔风起,受降沙垒崩。楼烦已纳款,天意口威稜。归佩印侯印,喧然世所称。
- 和知章诗fk镂银盘盛炒虾,镜湖莼菜乱如麻。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 归途归途似乌鹊,得树且依栖。一寸客亭烛,数声村舍鸡。路长风正北,野旷日沈西。梦作祠官去,江干入马蹄。
- 上巳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思其可思,知其可知。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 咏新荷应诏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 丝瓜黄花翠蔓子累累,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
- 咏怀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 山居诗景虚情澹两何依,抱一冥真绝万机。松韵馀风凉竹户,柏摇残露湿禅衣。岩灯雾逼寒光小,石像尘昏古画微。得趣了然无所虑,任缘终日送斜晖。
-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赏月东西两地遥,一轮千里共今宵。心中至乐成真得,分外间愁不复摇。江寺饶吾观白水,郡亭喜弟看洪潮。世间欢赏由人尔,天地何曾有寂寥。
- 10宇宙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