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注释
全唐诗:卷42_24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问答
问:《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的作者是谁?
答: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的作者是卢照邻
问: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是唐代的作品
问: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是什么体裁?
答:五排
问: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出自 唐代卢照邻的《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问: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的下一句是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问:出自卢照邻的名句有哪些?
答:卢照邻名句大全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赏析
此诗是初唐五言排律中的佼佼者,素来被诗论家所称道。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郎拂露开。’此类最为得体。”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评论说:“前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后太白每有此种格法。”从这些评语里足以看出这首诗对当时诗坛和盛唐诗人的重要影响。
卢照邻在《释疾文》中写道:“是时也天子按剑,方有事于八荒,驾风轮而梁弱水,飞日驭而苑扶桑。戈船万计兮连属,铁骑千群兮启行。文臣鼠窜,猛士鹰扬。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可见卢照邻是在一种极复杂、极矛盾的心境中离开长安的。他甘心赴蜀,是出于无奈躲避的考虑的。因此诗的第五、六两句写道:“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这实际上是把王粲比作己,把孔融比作友人,赞扬了孟学士刚直的品格。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西去有王粲避难荆州之悲,而孟学士南游有孔融赋闲之叹。两句诗紧扣题目,抒写自己西使和送别友人的心情,愤世嫉俗、抑郁不平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的起句点明两人分别要到之处,孟学士要到巴陵郡,诗人要到巴蜀地。“相看万里余,共倚一征蓬”,他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万里之遥,此次分别每人都像飞蓬一样行踪不定。“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是设想和朋友分别后,思念难耐,夜不成寐,竟起徘徊,倾听着凄厉的鹤声,等待着向南飞来的鸿雁怅然若失。意思是等着孟学士的来信。“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是指诗人的兄弟亲戚都在塞外或蓟北;自己却在关内宦海中飘泊多年。写身世的孤苦,是为了强调友谊的重要。“唯余剑锋在,耿耿气如虹”,是自比为锋利的宝剑,尽管不为人所用,但忠心耿直气贯长虹。前句中是借申包胥思存楚的典故,后句源出荆轲刺秦王。邹阳狱中上书有:“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示自己忠心为国,精诚之气可感天地。
沈德潜称赞这首五言排律说:“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的确,这首排律写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而又起伏跌宕。诗人采用了情景交映、虚实结合等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浓烈的感情。
- 【正宫】醉太平 出浴图荡春心火烧,沐天露油浇。侍儿扶起一团娇,掩双酥凤绡。杏花浅露胭脂萼,鸡头新剥珍珠宝,海堂微隐祸根苗,则是马嵬尘未澡。
- 踏莎行 赠相士 圭塘乐府卷三黄鹤楼前,胭脂山上。敲门有客来相访。自言阅遍世间人,要观尘俗酸寒状。关塞冰霜,江湖风浪。归来幸得身无恙。君言虽应我方惭,山中
-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请神)嘉荐既陈,祀事孔明。间歌在堂,万舞在庭。 外则尽物,内则尽诚。凤笙如闻,歆其洁精。
- 六州齐天宇,四海洽淳风。接宝胄,垂真检,景祚无穷。成玉牒、日观归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钦桧井、云跸巡东。国本震为宫。乾文焕炳,真祠曲密,重祥叠瑞,琼蕴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鸿。询吉士,郊兆执玉荐衷。锺律应、云物迎空。乐和轮囷。嘉气葱葱。天神来降发冲融。玉烛四时通。星回金辂雷作解,昆蚑被惠,亿载帝基隆。
- 句轮中别有物,光外更无空。(《咏月》)
- 老民老民无一事,终日卧柴扉。凿沼观鱼乐,勾帘待燕归。架高藤叶密,土润药苗肥。休退真吾分,无心学息机。
- 丘都督枢密挽章淮水尘清小使归,坏梁俄叹哲人萎。江山收泪还风景,草木知名怖鼓旗。生惜动庸专管葛,死余忠信压边陲。南州十月停砧杵,料得闻丧处处悲。
- 汴柳半枯因悲柳中隐行人莫叹前朝树,已占河堤几百春。惆怅题诗柳中隐,柳衰犹在自无身。
- 北山登高九日红茱紫菊催,相携缓步上飞来。酒酣便有龙山趣,不用重寻戏马台。
- 次马承议韵浮云飘忽竟多姿,苍狗须臾化白衣。对客莫思扪虱语,乘风且共跨鲸归。岩岩清壁三千仞,郁郁寒松四十围。君看时光易流转,新霜高叶又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