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赠汪伦问答
问:《赠汪伦》的作者是谁?
答:赠汪伦的作者是李白
问:赠汪伦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赠汪伦是唐代的作品
问:赠汪伦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出自 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问: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的下一句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赠汪伦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 梅花引嵋山老。头白早。人间善恶都曾造。也曾穷。也曾通。穷通得失,浑如一梦中。因穷落得身无辱,因闲落得心无事,莫才高。莫名高。才名高显,于身展转劳。知事少。烦恼少。心忘腹热何时了。眼休抬。口休开。纷纷是非,如何得到来。独来独往无伴侣,自斟自酌无荣辱,任人非。任人疑。心闲自有,清风皓月知。
-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 再和雪声天上威仪地岂知,六花寒路夜偏宜。半空环佩朝元罢,满地珠玑按舞时。簌簌初随风更急,萧萧却杂霰俱迟。房公松竹分清俗,除却天声总未奇。
- 上巳日两县寮友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独坐邮亭心欲醉,樱桃落尽暮愁时。
-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花界无生地,慈宫有相天。化娥腾宝像,留影閟金仙。殿涌全身塔,池开半月泉。十峰排碧落,双涧合清涟。药草经行遍,香灯次第燃。戒珠高腊护,心印祖僧传。瓶识先罗汉,衣存旧福田。幻身观火宅,昏眼照青莲。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化城珠百亿,灵迹冠三千。萧壁将沈影,梁薪尚缀烟。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磬疏闻启梵,钟息见安禅。指喻三车觉,开迷五阴缠。教通方便入,心达是非诠。贝叶千花藏,檀林万宝篇。坐严狮子迅,幢饰网珠悬。极乐知无碍,分明应有缘。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
- 游溧阳霞泉寺限白字近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赐云泉额。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荒碑字没莓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客有经年别故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 定情乐敢嗟君不怜,自是命不谐。著破三条裙,却还双股钗。感郎双条脱,新破八幅绡。不惜榆荚钱,买人金步摇。
-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积雨喜新霁,山禽亦好音。白云开旷野,红日照高林。歉岁地惜宝,惠民天用心。君看大麦熟,颗颗是黄金。
- 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昨日清明,今朝上巳。莺花著意催春事。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沂水行歌,兰亭修禊。韶光曾见风流士。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 大水后作田家望西成,弥月雨霖霔。流潦迷川泽,秔稻尽漂淤。牛犬奔崇丘,鸡亦栖高树。室庐毕沈没,野老无归处。大家还急租,官中未蠲赋。妻子多转徙,天高不可籲。但愿吾皇知,圣恩加咻噢。下诏发仓廪,赈卹散红腐。不唯赤子孙知,亦使根本固。八表皆归仁,万岁永终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