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彭浪矶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首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注释
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采桑子·彭浪矶问答
问:《采桑子·彭浪矶》的作者是谁?
答:采桑子·彭浪矶的作者是朱敦儒
问:采桑子·彭浪矶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的作品
问:采桑子·彭浪矶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出自 宋代朱敦儒的《采桑子·彭浪矶》
问: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的下一句是 万里烟尘。
问:出自朱敦儒的名句有哪些?
答:朱敦儒名句大全
采桑子·彭浪矶赏析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 。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置 ,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在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 锦园春三犯(赋海棠)醉痕潮玉。爱柔英未吐,露丛如簇||。绝艳矜春,分流芳金谷||。风梳雨沐。耿空抱、夜阑清淑雪狮儿。杜老情疏,黄州赋冷,谁怜幽独||。玉环睡醒未足。记传榆试火,高照宫烛||。锦幄风翻,渺春容难续||。迷红怨绿。漫惟有、旧愁相触||。一舸东游,何时更约,西飞鸿鹄||。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薄命妾阿娇初失汉皇恩,旧赐罗衣亦罢薰。倚枕夜悲金屋雨,卷帘朝泣玉楼云。宫前叶落鸳鸯瓦,架上尘生翡翠裙。龙骑不巡时渐久,长门空掩绿苔纹。
-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凯安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大资下周车,禁暴开殷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 元符祀感生帝五首大君有命,财典感条。帝歆明祀,佑圣千秋。
- 摊破浣溪沙淡淡胭脂浅著梅。温柔不上避风台。若比杏桃真未识,夺银胎。汗面拭来慵傅粉,酒香浓后暗潮腮。娇嫩不应醒似醉,倩谁猜。
- 谨吟七言四韵恶诗一首攀送崇教大师归天台寿道高尘俗住应难,携锡东归暑未残。紫殿已承新雨露,白云终忆旧峰峦。孤村路僻牵吟远,峭壁泉飞入梦寒。满箧御时兼御札,到时松院与谁看。
- 大涤洞天留题洞裹群仙总未逢,天风吹快去匆匆。儒仙元自留官府,傥借刀圭得圣功。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 诗赠晚学李君人稀境尽绝尘埃,野客寻源或到来。怪石结成真洞府,乱山堆就假楼台。久穷至理难期老,独放真机学未该。得共山翁话虚寂,不妨岩下且徘徊。
- 10火柴人神逃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