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白楼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
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
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
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注释
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其地,有《任城县厅壁记》、《赠任城卢主簿》诗。相传李白曾饮于楼上。唐咸通中,沈光作《李白酒楼记》,遂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过此,多有题咏。
李供奉:即李白。
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这里指吟咏。
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曙:黎明色。天门,星名。属室女座。此指天空。
潺湲(chān yuán):水缓缓流动貌。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登太白楼问答
问:《登太白楼》的作者是谁?
答:登太白楼的作者是王世贞
问:登太白楼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登太白楼是明代的作品
问: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出自 明代王世贞的《登太白楼》
问: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的下一句是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问:出自王世贞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世贞名句大全
登太白楼赏析
此诗写登太白楼所见所感。首联由太白楼起笔,遥想当年李白长啸登楼的豪放之举。颔联由此而畅想古今,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颈联回到现实,以壮阔之笔描绘景色。海天一色,明月秋空,颇有李诗风味。尾联以委婉之言,抒发高士难求的情怀。而潺湲流淌、尽阅古今的济水,又何尝不为此而叹息呢?全诗融会古今,感情深挚而蕴藉。
作者巧妙地弃其实事,择其风度、襟怀等精神气质上的情状,从空中落笔加以咏颂,非常传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前四句借事见情,后四句写景见情,明与暗、显与隐,直露与含蓄相结合,避免了结构上的板滞。
- 再和二首与君未得便安闲,边警偏能恼涧槃。草地枣红犹索斗,田家稻白可能餐。谁将铁绠横江锁,莫造琵琶出塞弹。处处冲梯楼上舞,不应诸老自巍冠。
- 江行有感蒲萄肥汗马,荆棘冷铜驼。巫峡朝云湿,洞庭秋水波。穷愁空突兀,暗泪自滂沱。莫恨吾生误,江东才俊多。
-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
- 送徐茂功西上二首有司具眼柬时髦,此士今缠入约罗。好去南宫平步过,向来东阁阅才多。孤忠畎畎常忧国,大对轩墀莫主和。有问臞翁消息者,官非不爱柰狂何。
- 遐方怨·凭绣槛凭绣槛,解罗帏。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 府试古镜旧是秦时镜,今藏古匣中。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应祥知道泰,鉴物觉神通。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 梧州江上夜行云去云来几点星,城头画鼓转三更。草深萤聚浑成怜,月暗鹤飞惟有声。何处夜航鸣橹过,沧江如镜烟半破。忽然长啸惊沙鸥,飞入前山不留个。
- 登吴山作紫雁高飞晓雾浓,西风峭削玉芙蓉。谁携谢朓惊人句,更上吴山第一峰。
- 八月十六日夜月断肠佳赏固难期,昨夜销魂更不疑。丹桂影空蟾有露,绿槐阴在鹊无枝。赖将吟咏聊惆怅,早是疏顽耐别离。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
- 昼睡眼昏妨读书,不睡复何如?拥被新寒里,伸腰午饭余。断香萦倦枕,疏雨滴前除。未竟华胥乐,茶瓯莫唤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