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上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注释
郑少府:事迹不详。少府:”代对县尉的通称。
辽:州名。隋置,”初移治辽山(今山西左权)。
榆(yú)塞:边防要塞。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
桑乾(qián):即桑乾水,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据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银镝(dí):银色的箭镞。
桃花:一说指花名;一说指白毛红点的马。
玉鞍(ān):对马鞍的美称。
连星:列星。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不学燕太子丹派遣的刺客荆轲,徒作悲歌而不能成事。燕丹客:指荆轲。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问答

问:《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的作者是谁?
答: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的作者是骆宾王
问: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是唐代的作品
问: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出自 唐代骆宾王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问: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的下一句是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问:出自骆宾王的名句有哪些?
答:骆宾王名句大全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赏析

  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契丹等贵族集团,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大致就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的。骆宾王作为他的友人就写下了这首《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为他送别。

  首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指的是这边报警的烽火刚一燃起,那边御敌的军队就已到来,表现了“侠客”高昂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与“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与“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之类的诗句相比起来,更显陡率、有力。诗歌的主人公是“侠客”,唯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侠客”的性格,侠客既不同于书生,又迥异于一般的军人。他豪爽而又能雷厉风行。“榆塞”不仅是实际的地点,而且还暗示了战争的正义性。这里借用了秦国大将蒙恬的故事。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30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诗中点出“榆塞”,是想表明“侠客”是为了戍卫边疆而出征的。

  战胜敌人,不仅要有决心,更需要有高超的武艺。紧接首联,颔联诗人就以生动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侠客”非凡的武艺。“柳叶开银镝”,是个倒装句,指银箭头射穿柳叶。此处是借用战国时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形容“侠客”箭无虚发,技艺过人。“桃花照玉鞍”,一个“照”字,将奔腾驰跃的骏马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只有马飞驰时,鞍鞯上的金玉饰物才会闪闪发光。此处用的是烘云托月手法,不正面描写人,借写马从侧面衬托出“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颈联进一步表现“侠客”勇于拚搏的大无畏精神,“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本来是指弓拉得满以致影如十五的圆月,剑出鞘光若闪闪的群星。但诗人有意不直说,反而写成,“满月”是临摹弓的影,“连星”是飞入了剑之端。奇思异喻,生动传神。此处关于两军如何对阵未着一字,而敌人的望风披靡由此可见一斑。

  尾联“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反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其剑术不过硬。陶渊明在《咏荆轲》中曾写道:“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写的是“侠客”不学侠客,其含意就新中见奇。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说道,“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孪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闻一多先生眼中“天生一副侠骨”的骆宾王,看来写起“侠客”来的确有独到的过人之处。

  该诗的色彩与音乐俱美,大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马茂元教授对这首诗评价很高:“格高韵美,词华朗耀,居然是李白《塞下曲》一类律诗的先声。”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用梁士衡韵还邓器先道中诗卷
    梦绕江南云水乡,麻姑坛下月如霜。风光景色一千里,都在君家古锦囊。
  •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
    非吏非隐晋尚书,一丘一壑降乘舆。天藻缘情两曜合,山卮献寿万年馀。
  • 好事近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 满江红(张总领□□生日六月十八日)
    有美人兮,招不至、几回凝伫。应只为、家山自好,不堪他顾。忙里抽头真得计,闲中袖手看成趣。念从前、出处总无心,天分付。云冉冉,更吞吐。泉活活,无朝暮。与自家意思,一般容与。月壑晓寒垂叶露,风窗午睡连山雨。看苍颜、白发两闲人,摩今古。
  • 归国遥
    初雨歇。照水绿腰裙带熟。杨花不做人情雪。风流欲过前村蝶。羞成别。回头却恨春三月。
  • 春词二首
    无复余声到耳边,衡门不闭亦萧然。风枝鸟语皆无赖,每向春晴聒昼眠。
  • 夜观蜀志
    盖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参差。南阳陇底卧龙日,北固樽前失者时。霸主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胜曹丕。寒炉夜发尘书读,似覆输筹一局棋。
  • 病中杂兴五言十首
    李广飞将军,世南行秘书。乃知数寸管,不及丈二殳。
  • 林和叔侍郎龟潭庄
    顷年曾记游花谿,宗枢潭府谿之湄。徘徊其上叹秀爽,宜有英才瑞明时。岩岩林公天与奇,劲气不为金石移。少以六义鸣上庠,游宦所至英声驰。澜翻荐口彻旒冕,通籍直上黄金闺。出宰长城如卓鲁,至今遗爱人歌之。入朝一冠御史豸,台纲振厉先光辉。光宗圣度如天大,俾承旧制形宸奎。言所当言公不屈,上喜抗直深倚毗。历居三院上横榻,首尾独击及四期。擢居小天不肯住,远指章贡把一麾。政成召节不旋踵,神与清涨促公归。代言批敕节弥励,藜藿不採非公谁。竟以松班分制阃,海邦虽陋不鄙夷。抚摩赤子厪一稔,功利及物难周知。公方在台我立螭,台省相望心事齐。皇上初政公赐环,我居青琐公紫薇。时平论事同努力,寄名雷霆如恐迟。我求外补径投閒,公亦出关喜相随。受廛亲见贤郡侯,攀辕卧辙同旄倪。公时自谓二宜去,吏民犹诵三不欺。棠阴蔽芾勿翦伐,万人来往城南堤。书来不复说余事,颇言别墅躬鉏犁。频年日涉愈成趣,去家三里共游嬉。首崇御札极尊合,又以副墨登之碑。非欲自诧稽古力,铺张圣德彰仁慈。犹记殿上争挽衣,咫尺龙颜犯天威。坐以汉法当粉齎,廷臣就列仍绅緌。箧藏常裾不容毁,如以折槛存轩墀。公严十袭我书榜,老臣追往空涕洟。吾闻一潭浩深绿,上有怪石形如龟。是为古丽最佳处,地藏天作公发挥。大谿横贯地坦平,演迤明秀山四围。十峰历历可名数,余如芙蓉耸天涯。独此一山亘里许,中立壁峻难攀跻。堂名娱老正东南,比汉二疏公庶几。海棠炫昼绕栏槛,细声嫣红遍繁枝。杂花满地秀而野,何殊迂叟居洛师。千岁灵龟巢莲叶,祝公耆寿登庞眉。桃花源杳号霞隐,木奴霜后黄金垂。深可藏书旷可射,初篁细香临月池。狎鸥渚边鸥为下,观鱼梁上鱼不疑。悬崖石横笋斜出,拒霜为城媚清漪。公既垂车弃轩冕,鸿飞冥冥不受羁。超然但欲适吾意,抱瓮直欲心忘机。我虽未到景略序,尽录无心图画为。花朝月夕景何限,想见晴好雨亦宜。落霞孤鹜映西日,多少空翠仍烟霏。此虽见之咏不足,强欲著语是耶非。两守宝婺行或止,无由往叩山中扉。旧闻赵公访欧阳,千里命驾如吕稽。清风明月两閒人,万口犹传乐府诗。我虽挂冠病双足,颂系一榻当炎曦。荷公虽若鱼相忘,尺书时来自缄题。屡索鄙书懒未暇,又恐境胜难为词。兹来督我语益峻,远寄蜀绢栏乌丝。为吾赠诗仍就写,欲待相好无时衰。想像试作高堂赋,身知难往心欲飞。才固不多老更尽,况此病瘁神亦疲。不如及今为公作,语成不工不敢辞。两家子弟向后日,庶几二老同襟期。
  • 送张巨川归崇德
    三载金渊入幙宾,转当繁剧转精神。高堂多有承颜乐,巨室都无切齿人。此日吏民争卧辙,他时事业继埋轮。语儿溪上沧浪水,有约征衣共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