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秋月问答

问:《秋月》的作者是谁?
答:秋月的作者是朱熹
问:秋月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秋月是宋代的作品
问:秋月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出自 宋代朱熹的《秋月》
问: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的下一句是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问:出自朱熹的名句有哪些?
答:朱熹名句大全

秋月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再次赠张学录韵十诗
    取友英隽场,如子乃石交。进善定见与,言从浚之郊。
  • 水调歌头(李彭州炁生日)
    促织谁遣妆,唧唧不能休。揽衣起观,四顾河汉淡如油。露下南山荟尉,风抹西湖菱芰,客感浩悠悠。尚此推不去,岁寿两公侯。自侯归,闲日月,几春秋。东方千骑,何事白首去为州。会有葛公清侣,携上神仙官府,玉案侍前旒。却袖经纶手,归伴赤松游。
  • 送王左丞五绝
    江左名父子,风流适兹还。而宗有胜韵,觉在正始间。
  • 贺新郎(开禧丁卯端午中都借石林韵)
    贴子传新语。问自来、翰林学士,几多人数。或道江心空铸镜,或道艾人如舞。或更道、冰盘消暑。或道芸香能去蠹,有宫中、斗草盈盈女。都不管,道何许。离骚古意盈洲渚。也莫道、龙舟吊屈,浪花吹雨。只有辟兵符子好,少有词人拈取。谁肯向、贴中道与。绝口用兵两个字,是老臣、忠爱知难阻。写此句,绛纱缕。
  • 大衍易吟四十首
    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
  • 舍西夕望
    茆舍菱陂北,柴门药圃西。奇云去人近,澹月傍檐低。野迥羊牛下,林昏鸟雀栖。郊墟少还往,父子自扶携。
  • 即事吟
    生求媚于人,死求媚于鬼。媚人幸富贵,媚鬼免罪戾。生死虽殊途,人鬼岂异理。哀哉过用心,妄意何时已。
  • 台城曲二首
    整整复斜斜,隋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
  • 有叹
    古屋残僧住,孤坟乱蚁穿。山棱人踏减,滩石浪搓圆。毁誉无终日,功名有百年。予方辜壮负,渠得恋华颠。
  •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三首
    花红柳绿菩提相,燕语莺啼般若宗。更去补陀山上觅,云涛烟浪捲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