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
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注释
缘:因为。
渠:这里代指柳絮。
柳絮问答
问:《柳絮》的作者是谁?
答:柳絮的作者是雍裕之
问:柳絮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柳絮是唐代的作品
问:柳絮是什么体裁?
答:五绝
问: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出自 唐代雍裕之的《柳絮》
问: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的下一句是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问:出自雍裕之的名句有哪些?
答:雍裕之名句大全
柳絮赏析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似乎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飞到自己的头上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徐定祥)
- 自河西归山二首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水阔风惊去路危,孤舟欲上更迟迟。鹤群长扰三珠树,不借人间一只骑。
- 雨中花慢一点灵源,澄湛照彻,多生浩劫情尘。有不夜壶天风物,亘古仍存。踞阃玉麟哮吼,对床石女谈论。海童微念,寥天晴雪,不下鸥群。蛸翘蠢蠕,同入吹嘘,寒谷为我回春。那更有、越吟思旧,楚些招魂。尽恁铜盘蜡炬,摩挲晚照余曛。神丹既济,玄珠好在,默默昏昏。
- 六州齐天宇,四海洽淳风。接宝胄,垂真检,景祚无穷。成玉牒、日观归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钦桧井、云跸巡东。国本震为宫。乾文焕炳,真祠曲密,重祥叠瑞,琼蕴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鸿。询吉士,郊兆执玉荐衷。锺律应、云物迎空。乐和轮囷。嘉气葱葱。天神来降发冲融。玉烛四时通。星回金辂雷作解,昆蚑被惠,亿载帝基隆。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延酷矣杖流备,奇哉鱼跃冰。能令母心司,不异已亲生。
- 秋夜读书青灯敞虚堂,微风动衣襟。兀坐耽尘编,起观星河沉。古人岂可见,所希见其心。终然发永欢,不收呜床琴。
- 寄邻父离山阙归期,滞踪如在狱,他门一脔炙,贱子万端辱。吟忆圃花尽,梦知原麦熟。公道富贵迟。何似耕获速。
- 挽鹿国强二首仕宦吾乡少,咸尊鲁一儒。名虽登上第,身不到亨衢。耆旧今垂尽,游从孰与俱。百年如梦幻,回首但惊呼。
- 上牡丹瓶春晚娑罗百叶开,仙翁精舍长蓬莱。朝元未罢门深闭,不管人间有客来。上大面
- 咏德上太原李尚书那以公方郭细侯,并州非复旧并州。九重帝宅司丹地,十万兵枢拥碧油。锵玉半为趋閤吏,腰金皆是走庭流。王褒见德空知颂,身在三千最上头。
- 醉赠薛道封饮酒论文四百刻,水分云隔二三年。男儿事业知公有,卖与明君直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