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自君之出矣问答

问:《自君之出矣》的作者是谁?
答:自君之出矣的作者是雍裕之
问:自君之出矣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自君之出矣是唐代的作品
问:出自雍裕之的名句有哪些?
答:雍裕之名句大全

自君之出矣赏析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题名取自东汉末年徐干《室思》诗句,《室思》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不少,如南朝宋时的刘裕、刘义恭、颜师伯,陈朝陈后主,隋代陈叔达等,均有拟作,唐代作者尤多,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这些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干的诗,技法也仿照徐干的诗。雍裕之这首诗(《吟窗杂录》载辛弘智《自君之出矣》与此诗相同,并收入《全唐诗》),模仿的痕迹尤为明显。这首诗表现了思妇对外出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其手法高明之处在于立意委婉,设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自从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整日相思怀念;平日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他看了满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对镜簪花了,她想:“这宝镜为谁明呢?”意思是宝镜既不为谁明,也就自然不明了,是“明镜暗不治”的进一层说法,比李咸用《自君之出矣》“鸾镜空尘生”说得更为委婉。这种表达方式,不只是徐干《室思》的继承和发展,其源可上溯到《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妆扮美容,只是为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妆?”这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的“女为悦己者容”,正表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忠贞。

  思念夫君,就像陇头的流水,长流无极;听到陇水呜咽的流声,让人肝肠断绝,感伤悲泣。在徐干《室思》中,只是说“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是一般化的说法;雍裕之则将“流水”具体化为陇水,这就如同北朝无名氏的《陇头歌辞》中的句子:“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四野。”以及“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这首歌刻画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形象。“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因为暗用了《陇头歌辞》,便使所思念的夫君在外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内容,即在外过着凄凉漂泊的生活;这个“思”字,便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主人公简直要声泪俱下了。除了“陇头流水”的联想之外,这里还保存着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这一巧妙的比喻。这种比喻是将感情物化,即以有形的物体的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内心的情思。以流水喻思君之情,可以兼含多种意思:第一,以水流不断,比喻日夜思君,如“无有穷已时”即取此义;第二,以水流无限,比喻思妇情长。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流水之长比喻情意之长,即取此义;第三,以流水呜咽,比喻情意凄切。如果说前二义可以在流不断与思不断、水无限与情无限之间直接找到“相似点”,那么水流呜咽与情意凄切便很难直接找到“相似点”,必须加以联想,由流水联想到水声,由水声联想到呜咽哭泣之声,由呜咽声再联想到感情的凄切。这是超越“相似点”的比喻,是“不似之似”,修辞学上称为“曲喻”。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即属于此类比喻。由于《自君之出矣》后两句的比喻十分巧妙,不仅化无形为有形,增加了诗的形象性,而且具有多种含意,这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天地,使读者读了感到余味无穷。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部公
    汾阳饱经术,赋性甚坦率。在昔举神童,广场推杰出。尚书诵在口,何论落自笔。总角取科名,弱冠纡缨绂。早佐湘阴幕,汉鼎入周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扪虱。周行亦黾勉,吏隐多放逸。滑稽东方朔,图画王摩诘。古文识科斗,奥学辨萍实。字穷苍颉本,篆证阳冰失。王绩醉为乡,伯伦居无匹。俸钱乏一囊,宦路从三黜。朱衣多不着,白发仍慵栉。渐老羁旅年,方见升平日。忽以伎术召,此意殊郁郁。放口忤无须,何门求造膝。遁逃终见捕,谴逐道中卒。遗孤落闾阎,荒冢鸣蟋蟀。手泽渐难求,谁家耀箱帙。投吊焚此诗,九原应有物。
  • 咏史二首
    雨过东山春意浓,但携桃李步春风。眼高四海无勍敌,百万胡奴一□空。
  • 杂述
    兴亡岂料秦为晋,广莫宁知魏有梁。万岁是非同变灭,四维上下可思量。
  • 禅人写师真请赞
    断灭佛种,破除家计。不是别人,杨岐五世。禅道耳边风,佛法眼中翳。问渠将底为人,尚有随身赤契。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清河王庆
    乞以臣骸骨,下从樊濯原。生虽阙亲养,没拟报私恩。
  • 送道虔上人游方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 守岁
    岁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和风先傍柳,薄雪暗惊梅。坐对灯花结,欢吹酒蚁开。莫嗟华发短,且喜一年来。
  • 和邵兴宗棋声
    二客与棋酬,寒声满侧楸。急因随行发,断为见迟休。花下莺翻翼,林间鹤转头。丁丁竹楼下,不独在黄州。
  •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九月南州菊未黄,芙蓉取次献新妆。不妨折取繁红插,四海皆知两鬓霜。
  • 县斋十咏小庭松
    挺质依雕槛,盘根似旧峰。美材高并接,强榦直相容。度夕寒声细,凌秋翠影重。当轩何郁郁,应只待秦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