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闺思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1]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2],望断归来路。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点绛唇·闺思问答
问:《点绛唇·闺思》的作者是谁?
答:点绛唇·闺思的作者是李清照
问:点绛唇·闺思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点绛唇·闺思是宋代的作品
问:点绛唇·闺思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出自 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闺思》
问: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的下一句是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问:出自李清照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清照名句大全
点绛唇·闺思赏析
这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忧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写青年女子忧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让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这一切,能不让人愁上加愁吗?这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让她想到了“人何处?”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这才是青年女子真正忧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这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这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这里把青年女子的“愁”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 送林元质侍郎赴宣城二首玉阶接武侍凝旒,岁晚同寻洛社游。骑竹小儿迎辄去,戴花老监挽难留。班春行李那容缓,亭午前茅盍少休。造物殷勤爱公处,傍无妙丽护衣篝。
- 斋中芍药与千叶御米花对发招伯恭饮岭南卉木少珍奇,且喜逢春具数枝。百禄大来唯酒美,一年全盛是花时。芳心未吐蜂先到,秀色如凝露暗滋。犹倚栏干忍虚过,可能垂顾习家池。
- 后天易吟三十首天一实生水,冬藏坎次乾。精神要休养,酝酿出春天。
- 情人玉清歌(一作张南容诗)洛阳有人名玉清,可怜玉清如其名。善踏斜柯能独立,婵娟花艳无人及。珠为裙,玉为缨。临春风,吹玉笙。悠悠满天星。黄金阁上晚妆成,云和曲中为曼声。玉梯不得蹈,摇袂两盈盈。城头之日复何情。
- 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维吴崇崇,于汧之西。瞻彼有龙,赫赫不迷。克裨于岳,我酌俶齐。于凡有旅,眡公维跻。
- 宣和二年复僧作偈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闲思想,大底兴衰各有时。
- 许侯赠诗借韵谢二首政徹宸旒久有声,何消入梦更图形。行看大展经纶手,整顿乾坤万国宁。
- 偈颂一百零二首古圣伽蓝,一切成见。未跨三门,先跨三门,先见佛殿。
- 瞻礼开师真像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沈。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 寄令狐绹相公官高频敕授,老免把犁锄。一主长江印,三封东省书。不无濠上思,唯食圃中蔬。梦幻将泡影,浮生事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