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无介之
萧散喜君真有道,驱驰如我久无功。
一鸣遂堕尘埃里,九死余生患难中。
吊影自怜仍自放,钝根不复就磨砻。
和无介之问答
问:《和无介之》的作者是谁?
答:和无介之的作者是曹勋
问:和无介之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和无介之是宋代的作品
问: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出自 宋代曹勋的《和无介之》
问: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的下一句是 萧散喜君真有道,驱驰如我久无功。
问:出自曹勋的名句有哪些?
答:曹勋名句大全
- 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 寄题上强山精舍寺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 种竹了题爱山亭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他年叶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二鹰案绝顶海风晴,乌免秋残夜并生。铁锁石塘三百里,惊涛啮尽寄奴城。
- 满江红(登长沙定王台和南轩张先生韵)小立危亭,风惨淡、斜阳满目。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芳草连云迷远树,断霞散绮飞孤骛。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磋远宦、甘微粟。惊世事,伤浮俗。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
- 风入松禁烟过后落花天。无奈轻寒。东风不管春归去,共残红、飞上秋千。看尽天涯芳草,春愁堆在阑干。楚江横断夕阳边。无限青烟。旧时云去今何处,山无数、柳涨平川。与问风前回雁,甚时吹过江南。
-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 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 览梦得所藏李伯时画吴中三贤像因各书绝句西曲淅淅动高梧,目送浮云悟卷舒。自是归心感秋色,不应高兴为鲈鱼。
- 西江月 赠张先生日用灶头然火,时教突里亡烟。始终如一志精专。也胜往来打转。放下纷纷尘事,明通朗朗玄言。一朝功到性灵圆。便是蓬莱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