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越山见梅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注释
⑵如许:如此。
⑶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
⑷横笛:暗指梅花落。
点绛唇 越山见梅问答
问:《点绛唇 越山见梅》的作者是谁?
答:点绛唇 越山见梅的作者是吴文英
问:点绛唇 越山见梅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点绛唇 越山见梅是宋代的作品
问:点绛唇 越山见梅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出自 宋代吴文英的《点绛唇 越山见梅》
问: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的下一句是 瘦还如许。
问:出自吴文英的名句有哪些?
答:吴文英名句大全
点绛唇 越山见梅赏析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这片二句,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此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 送晦岩佛光法师归天竺飏下天台故纸堆,为搜言外蒋山来。浙翁拶到无栖泊,谓实情忘撒手回。
- 题陈景明梅庐手栽梅核待成林,慈母当年属望深。梅未成林人已往,空酸孝子一生心。
- 泊曹家沙行沙回望岸南头,叠叠层层雪积稠。民社一同犹是寄,故应羁迹此生浮。
- 萧叶二子夜过褐衣曾替衮衣愁,肉食谁知藿食忧。斩马尚方无可借,夜深灯下看吴钩。
- 王承可有招隐黄龙之意通途无宁轨,世纲阔遮逻。九迁食肉荣,一饷在堂贺。泥深迹逾深,时过事亦过。要之钟鼎饱,不及薇蕨饿。吾知此理明,甘作蚁旋磨。丈夫当勇决,勿使良便蹉。黄龙百丈间,山围天几大。往丐一椽茅,抚枕得高卧。不能赓梁噫,且复繙屈些。卖药足生理,故是伯休那。当年白鸟盟,肯为青衫破。微官亦漫尔,弃去不啻唾。王子里中人,到处成稳坐。傥不食前言,扁舟在公左。
- 嘉陵江舟中三绝东风吹老地棠花,燕子归来认得家。茅屋石田浑好在,白头何苦尚天涯。
- 蜀路感怀蜀山苍翠陇云愁,銮驾西巡陷几州。唯有萦回深涧水,潺湲不改旧时流。
- 渔夫舞济涉还渠渔父子。生涯只在烟波里。练静忽然风又起。赢得底。吹来别浦看桃李。
- 次韵郭宰兼简丞尉三首一点萤灯续晓窗,已千人十未甘降。见闻仅得豹斑一,胜负犹争蛙色双。山从剑锋登九坂,浪翻银屋度三江。归来自在春风里,时得萱尝献酒缸。
-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