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咏鹦鹉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咏鹦鹉问答

问:《咏鹦鹉》的作者是谁?
答:咏鹦鹉的作者是释定诸
问:咏鹦鹉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咏鹦鹉是宋代的作品
问: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出自 宋代释定诸的《咏鹦鹉》
问: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的下一句是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问:出自释定诸的名句有哪些?
答:释定诸名句大全

咏鹦鹉赏析

  释教祈求众生都能完成无上正觉,僧徒不但自身避恶从善,而且劝人弃恶就善。一些僧人还写有劝戒诗。这种诗因为旨在劝戒,所以语言一般比较通俗浅显,且常借某种事物以为缘起,极尽殷殷劝戒之意。定渚写的《咏鹦鹉》就是这样的诗。

  此诗有两层意思:一是警告人不要人云亦云,“随人语”,搬弄是非,而应该明白并相信,“人心有是非”,各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是站在世俗立场对世人的劝戒。另一层是站在释教的立场,佛门的角度,要僧徒、佛众跳出世人的是非圈,把定自性,捐弃世俗的语言,不让它沾污自性的清净。为了说清这个道理并让人接受,作者选取鹦鹉这一富有特征的形象加以描摹、刻划、渲染,使道理蕴含在形象之中,为人所自然领悟。

  此诗的前两句是对鹦鹉形象的描摹。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羽仪”也好,“喉舌”也罢,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针对这情况,后两句提出劝戒,强调随人语的祸害。话是对鹦鹉说的,实际上是在对人说的。

  此诗用的是托物寓意的方法,既形象生动,易为人所理解,又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附池州薛郎中书因寄歙州张员外
    新安从事旧台郎,直气多才不可忘。一旦江山驰别梦,几年簪绂共周行。岐分出处何方是,情共穷通此义长。因附邻州寄消息,接舆今日信为狂。
  • 蓬莱客 借张修祖殿试韵
    还乡急。关西牒发山东客。山东客。三千馀里,关山遥隔。当时枉把予闲测。而今且恁身如溺。身如溺。他年重话,修仙真息。
  • 扬州慢(初秋)
    露叶犹青,岩药迟动,幽幽未似秋阴。似梅风带溽,吹度长林。记当日、西廊共月,小屏轻扇,人语凉深。对清觞,醉笑醒颦,何似如今。临高欲赋,甚年来、渐减狂心。为谁倚多才,难凭易感,早付销沈。解事张郎风致,鲈鱼好、归听吴音。又夜阑闻笛,故人忽到幽襟。
  • 木围
    寝殿重重设木围,崎岖天位不胜危。高人巢许应知此,占得箕山最坦夷。
  • 谒金门·双喜鹊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 偶成
    似是轮囷老蠹鱼,尚饶兰露入铜蜍。诗亡正恐鲁无史,士贱岂容秦有书。世味几时回橄榄,秋山随地著蘧庐。多情樵客能相问,莫有余閒赋子虚。
  • 山居杂诗九十首
    从昔漫浪心,家居意不适。晨圾香火余,饭了办游历。或访僧掇斋,或隐者对奕。归来任侵灯,龙吟喷霜笛。
  • 春夜月
    幽人春望本多情,况是花繁月正明。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 闲咏
    本志常思退,前缘剩得闲。听猿来剡县,采药上稽山。超绝风尘表,茔然冰雪颜。向来香火地,五缀羽衣班。
  • 过沛题旅壁
    单吕早识隆准公,择婿能得人中龙。云何托女不托宗,欢娱未了万事空。沛人犹言令善相,善相如此术亦穷。高皇先识万物表,芟刈群雄如薙草。孽女近在目睫间,滥觞不戒使滔天。向非遗后余此二三老,安知北军袒右与袒左。嗟哉涂山启夏任启周,女德王功相匹休。令名堂堂照千古,不似沛中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