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光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褶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东城:泛指城市之东。
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光。縠皱:即皱光,有皱褶的光。棹(zhào):船桨,此指船。
烟:指笼罩在杨柳稍的薄雾。晓寒轻:早晨稍稍有点寒气。
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持酒:端起酒杯。《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玉楼春·春景问答

问:《玉楼春·春景》的作者是谁?
答:玉楼春·春景的作者是宋祁
问:玉楼春·春景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玉楼春·春景是宋代的作品
问:玉楼春·春景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东城渐觉风光好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东城渐觉风光好 出自 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问:东城渐觉风光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东城渐觉风光好 的下一句是 縠皱波纹迎客棹。
问:出自宋祁的名句有哪些?
答:宋祁名句大全

玉楼春·春景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阙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阙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再经太平观访沈道士不遇二首
    行客寻山去又回,羽人依旧未归来。洞门不锁清风入,黄叶无言下翠苔。
  • 和沈交韩王觉民韵
    二公才致同清壮,顾我无能但蕲向。只今连璧复有谁,伯仲未可轻第行。小人老矣病且衰,目光近在牛背上。何当策蹇拟高谈,岁晚寒云连雪障。
  • 范至能游灵石录示诗仙留题云
    雨后泉淙水乐,诗成目送孤云。寄兴西湖南北,忘年丘壑松筠。
  • 次韵吴心机
    洪范论时常,心官职雨暘。分龙何效竭,负扆久忧伤。禾槁几于白,苗苏尚可苍。焦劳殊未已,诏旨欲盈箱。
  • 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起阙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
  • 玉门关外杂尘埃,白帝城边对酒杯。今日孤山尤可惜,已无和靖在时梅。
  • 禅僧福公寄惠牧牛图答以问牛歌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犹黑。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费尽閒心力。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如今牛已无,欲求不可得。蓑笠与鞭绳,同时皆弃掷。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却问山中人,閒寻牧牛客。
  • 隐静遗枇杷
    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 后出师表
    标签:古文观止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次韵全君玉元日二首
    春攽诸郡国,汉守喜惟良。旦宿重中尾,时花竞向阳。古今新旧历,老少后先觞。万事比如此,无如且醉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