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一片密阴疏雨。
潮带旧愁生暮。
曾折垂杨处。
桃根桃叶当时渡。
呜咽风前柔橹。
燕子不留春住。
空寄离樯语。
桃源忆故人问答
问:《桃源忆故人》的作者是谁?
答:桃源忆故人的作者是吴文英
问:桃源忆故人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桃源忆故人是宋代的作品
问:桃源忆故人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越山青断西陵浦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越山青断西陵浦 出自 宋代吴文英的《桃源忆故人》
问:越山青断西陵浦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越山青断西陵浦 的下一句是 一片密阴疏雨。
问:出自吴文英的名句有哪些?
答:吴文英名句大全
桃源忆故人赏析
《桃源忆故人》,词牌名。《词谱》:“一名《虞美人影》,张先词或名《胡捣练》,陆游词名《桃园忆故人》,赵鼎词名《醉桃园》,韩淲词有‘杏花风里东风峭’句,故名《杏花风》。”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此词系忆苏姬。它与《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一为忆苏州去妾,一为怀杭城亡妾。两词可互相参阅。
“越山”两句,述越中风景。“西陵浦”,即西陵渡。此言词人由吴至越地,眼中越山青青,阴风凄雨,隔断了词人遥望当年两人分别之处——西陵浦。“潮带”两句,忆旧日离别。“潮”,指钱江潮。《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中有“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讲的也是西陵地处钱江潮的余波。此言西陵地处钱江潮尾,暮色中江潮起,阻住了行舟的航速,由此词人想道:当年我不也是在这儿折柳赠别,劝阻你离别吗?但终于你还是离我而去,使我离愁之恨一直延续至今。上片写作者触景生情。
“桃根”两句,借典寄愁。“桃根桃叶”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桃叶”,系晋王献之妾。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里借喻与去妾分别。此处是说:这里正是当年两人分离的渡口,所以今天旧地重游,听到传入耳中的船桨声,也觉得它似在为两人的分离而呜咽哀伤。“燕子”两句,借物寄愁。言词人见燕子在即将启程的船桅上呢喃不停,似乎牢骚满腹地埋怨,留不住这美好的春色,也留不住帆樯的启行。真是好景难住,人难永聚,两地相思意,千言万语诉说不尽。这燕子呢喃之语,似乎还在向词人诉说去姬寄来的言语,可惜这些言语终究难解词人的相思心结。疑姬去之后的信来诉说其苦衷,所以有此一说。下片借景抒情,寄托愁思。
- 端午帖子皇帝阁令节传千古,休祥属圣时。炎图如日永,赫赫照华夷。
- 次韵元伯初夏南洋河即事芳菲已去绝音尘,临水踟蹰景又新。应是溪源来最远,落花流水洞中春。
- 元夕二首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颂证道歌证道歌天龙寂听生欣悦,来散仙花岩畔列。解空没量道无能,动地雨华重漏泄。
-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 同姜邦杰游南湖联骑上南明,清谭意自倾。云垂山掩翠,风静雨飞声。幽壑藏舒景,清溪漾晚晴。从容共樽酒,欲别正关情。
- 寄题江山叶氏翠香亭小诗越境论交情,不见新亭句未精。寄语主人犹缺典,梅花应恨不同清。
- 二月三日点灯会客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生涯飘泊一航轻,浩荡晴川送我行。北望山川连海远,南来风月近淮清。人家稻熟丰年满,泽国天高秋意生。惟有羁愁消不得,登临清泪落如倾。
- 南歌子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