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余明远
落日犹回首,空江独自归。
遥峰攒石树,饥鸟立沙矶。
谁悯貂裘敝,还家且掩扉。
寄别余明远问答
问:《寄别余明远》的作者是谁?
答:寄别余明远的作者是董嗣杲
问:寄别余明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寄别余明远是宋代的作品
问:别离临水阔,迤逦望城微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别离临水阔,迤逦望城微 出自 宋代董嗣杲的《寄别余明远》
问:别离临水阔,迤逦望城微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别离临水阔,迤逦望城微 的下一句是 落日犹回首,空江独自归。
问:出自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
答:董嗣杲名句大全
- 临江仙昨日苦留今日住,来朝再住无因。画楼欲下几逡巡。残灯三两焰,别泪一双人。料得离居多少恨,归期数遍冬春。长愁不独茧眉颦。口中生石阕,腹内转车轮。
- 陈说道约日送菜把南山畴昔从诸父,雨甲烟苗手自鉏。三径就荒归计拙,溷烦僚友送园蔬。
- 李阁学挽诗三首频岁仍饥馑,三湘要抚绥。分忧承帝命,遗爱结民思。自有栾公社,何须叔子碑。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
- 和王学士芍药粲尔芳草叶,孤根当砌植。违春已自分,薰风犹借力。艳艳朝日光,纷披照颜色。持之遗佳人,岁久香不息。
- 赠庄贤良招隐楼三首士尤不能晦,不患名不章。垂老有降志,当年寡身藏。古来经世人,皆抱邱壑志。王官待罪耳,敢有欲为意。细儿讵如许,谓是诡与崖。吾岂鸟兽群,宝椟义当怀。如作市门优,可作君子配。男儿补衮日,招隐意终在。
- 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 谏迎佛骨表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 临江仙(和元规览杨羲传)自古清真灵妙降,安妃来就杨君。因缘冥会异常伦。仙风聊设相,真道本无亲。惟有元规能访问,深将此意相闻。大家宜赏缀新文。免教尘世士,诮笑上天人。
- 判词科笋如刳佛面皮,科灯如点佛膏脂。重科叠科何时了,奉劝诸官发大悲。
- 和十二月十七日雪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