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首页 >> 古诗词 >>吴国伦古诗词 >>吴国伦诗词作品,吴国伦古诗文大全

吴国伦古诗文作品

朝代:明代,已收录1篇
吴国伦

(1524~1593)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兴国(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为后七子之一。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3首,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件,揭露了敌兵压境时明朝军队的腐败和无能。一是当敌方伪装"入贡"大举进犯时,明军仍醉生梦死,致使"郊原入夜号新鬼,却恨军前插羽迟"。二是开战之后,明将竟用方士遣送阴兵破敌。三是两军对阵需要兵器时,司库者竟要坐索千金,等兵器到手,敌军早已得意而去。沉痛的诗句流露着诗人对国事的焦虑和深刻的嘲讽。《暮秋感怀》三首并不是对自然秋景的伤怀,而是对民劳国艰的深切担忧。诗中一方面描写了"民劳过□尾,客策下焦头","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的惨景。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的豪华,两相对照。诗人发出"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的感喟。他的咏史诗,如《□洲吊古》,对"独余肝胆壮东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表示了景仰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明王朝命运的忧虑。吴国伦还善于描写各地的奇风异俗。《高州杂咏》以"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夷,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来表现当地风俗人情。清代沈德潜品评此诗时说:"风土诗,须此奇警之笔,方写得生动。"(《明诗别裁集》)《阁鸦行》对阁鸦周围的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尤为逼真。《次奢香驿因咏其事》赞美使西南地区"承平二百载"的奢香夫人,也很有识见。这些诗歌是诗人长期在"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饭水西驿》)的滇境生活的结果。王世贞对吴国伦"能求诣实境,务使首尾匀称,宫商谐律,情实相配"(《艺苑卮言》)的评语,颇能说明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刻画风景,还是抒 * 怀,他的诗都真实朴素,甚少夸饰过当之词,读来亲切而有兴味。另外,他的诗歌尚能注意结构、声调,虽无别出蹊径的显著特色,但也能做到情景较为和谐的统一。他的作品虽然繁富,才力却略显不足,故时有重复雷同的现象。胡应麟讥他"用句多同,故十篇而外,不耐多读"(《诗薮》),实切中其弊。著有《□□洞稿》54卷,《续稿》27卷。(尹恭弘)

吴国伦古诗文:

  • 天风吹席挂庐峰,棹鼓无声云汉重。一自铁船飞不去,至今山泽吼双龙。
0
纠错

诗词推荐:

  • 作者:江淹,朝代:南北朝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 作者:雍正,朝代:清代
    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 作者:李邺嗣,朝代:清代
    春雁仍飞竟不还,两湖风物总潸潸。北来高士今谁在,可有人登望洛山。
  • 作者:黎廷瑞,朝代:宋代
    虚籁起还休,轻丝断复抽。鬼啼湘竹雨,木落洞庭秋。因子作浙操,令人悲楚囚。苍梧不可叫,杳杳暮云愁。
  •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代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 作者:陈埙,朝代:宋代
    贡余自合到侯王,谁遗甘芳入苋肠。野客惊看龙凤銙,家人学试蟹鱼汤。题来谏议三封印,分到尚书八饼纲。尽洒从前腥腐气,时时浇取简编香。
  • 作者:胡铨,朝代:宋代
    有水不栽莲。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无须带步叉。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操之多惴栗,失之又悲悔。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
  • 作者:释惟一,朝代:宋代
    偏中正,正中偏。正偏不及处,别是一壶天。水澄澄,风细细,云澹澹,月娟娟。金针兮纤纤,玉线兮绵绵。以此续洞脉於既是微,以此大丹霞之正传。作兴太白,特游戏之余焉。今不在后,昔不在前。光明藏中,初无间然,一杯粗茗一炉烟。
  •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代
    翦烛西窗夜未阑。酒豪诗兴两联绵。香喷瑞兽金三尺,人插云梳玉一弯。倾笑语,捷飞泉。觥筹到手莫留连。明朝再作东阳约,肯把鸾胶续断弦。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吴国伦古诗词 单词乎
www.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