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和笔顺
和笔顺:撇、横、竖、撇、点、竖、横折、横和异体字:
咊 咼 惒 盉 訸 鉌 龢 𤧗 𥤉 𧇮 㕿 𠰓基本解释
和 hé ㄏㄜˊ-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 姓。
-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详细解释
- 和 hé
〈形容词〉
- 和谐;协调。 [harmonious;coordinated]
- 和,相应也。——《说文》
- 和,谐也。——《广雅》
- 音声相和。——《老子》
-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 圣人为能和。
- 和乐之本也。
- 夔能和之。
-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 和顺;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
- 和睦;融洽 [on friendly terms;harmonious]
-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
- 喜悦 [happy]。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
- 暖和;和煦;晴和 [warm]
-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
- 适中;恰到好处 [moderate]。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 指身体健康舒适 [comfortable]
-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
- 日语的,日本的 [Japanese]。如:汉和辞典;和服
- 搀和,混和 [mix]
〈动词〉
- 调和;调治;调适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become reconciled]
-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
-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 [end in a draw]。如:这盘棋和了
- 交易 [trade]。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 合。汇合;结合 [converge]。如:和合
〈名词〉
〈介词〉
- 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 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连词〉
- 与 [and]。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or]。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 另见 hè;hú;huó;huò;huo
常用词组
和蔼 和蔼可亲 和畅 和风 和风细雨 和服 和好 和缓 和会 和解 和局 和乐 和美 和睦 和暖 和盘托出 和平 和平鸽 和棋 和气 和洽 和亲 和善 和尚 和声 和氏璧 和事老 和数 和顺 和谈 和婉 和弦 和谐 和煦 和颜悦色 和议 和易 和衷 和约 和衷共济国语词典
- 和 hé ㄏㄜˊ
〈名词〉
- 各数相加的总数。
- 如:「总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适中、恰到好处、刚柔并济的常道。
- 《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 《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和平、停战。
- 日本的别名。
- 如:「大和民族」。
- 姓。如汉代有和武、晋代有和峤。
〈动词〉
〈形容词〉
〈介词〉
〈连词〉
- 和 hè ㄏㄜˋ
〈动词〉
- 声音相应。
- 如:「附和」、「唱和」。
- 《资治通鉴·卷二三六·唐纪五十二·顺宗永贞元年》:「絪等从而和之,议始定。」
- 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诗格律或内容作诗以酬答他人。
- 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
- 和 huo ㄏㄨㄛ˙
〈形容词〉
- 温暖的。
- 如:「暖和」。
- 和 hàn ㄏㄢˋ
〈连词〉
- 之语音。
- 和 hú ㄏㄨˊ
〈动词〉
- 和 huò ㄏㄨㄛˋ
〈动词〉
- 搅拌、混合。
- 如:「搅和」、「和面」。
- 《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诧异道:『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


别人在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