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我享受创业中的痛苦与欢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7-01 13:30:43
美国加州高速公路两旁,精致典雅的别墅群林立,那曾是初到美国读博士的朱敏的梦想之一。不过当他第一次创业成功,有钱买下这里别墅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无心思去享受这样的别墅,而是在琢磨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
36岁作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并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朱敏,5年后已经开始在美国连续创办了2家IT公司,将他的产品推广到财富1000强中的大多数公司,并且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企业搭起了国际平台。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现,如今,由华侨华人创办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公司约占硅谷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华侨华人对硅谷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硅谷创业
在朱敏看来,在美国创业的想法源于硅谷的创业氛围。“在硅谷,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认可非常简单,就只是基于你是否创过业,是否创业成功过。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大企业做高管,虽然薪酬也很不错,但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怕被人看不起。”
朱敏攻读工程经济博士所在的斯坦福大学,正位于几千家各种各样新型的科技公司和各国精英聚集地硅谷。得益于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他被学校鼓励参与实践,于是一边在IBM工作,一边读书,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因此步入IT领域。
在这种火热的创业环境中,1991年,在自家的车库里,朱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创建了FutureLabs,主要产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网络的“会议演示沟通系统”。然而除去一般创业的困难,在美国创业的更大难处在于,虽然美国社会还算比较多元,但一个华人想要融入这样的社会并不容易,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去找美国人给你投资就更难。
朱敏回忆道,开始时美国人不投他,但他的产品吸引了一个新加坡人主动充当了他的天使。不过当时他没有理解,这个软件需要互联网才能支撑的,而FutureLabs是走在互联网前面的;同时FutureLabs也一直挣扎在IBM和Intel两个大巨头的竞争对手阴影中。直到1996年,Quarterdeck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FutureLabs,朱敏才挣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当共同创始人拿着一大笔钱和女友环游世界去了的时候,朱敏躺在床上,想到虽然自己下半辈子几乎可以衣食无忧,但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的成功,那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
再次创业
于是,朱敏再次出山,他找到了一位印度合伙人苏布拉·埃亚,联合创办了专注视频产品的软件公司WebEx(美国网讯),提供网络会议软件服务及支持。此时,在中国留学生创业日渐被接受,朱敏第一次拿到了美国风投的700万美元。
朱敏去找投资也有多次碰壁,人家听说他的竞争对手是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并且微软提供的是跟浏览器捆绑、免费的类似产品时,都觉得他疯了。他弄到第二笔3000万美元投资的,是从一个曾经在微软做过产品经理的人,“只有他对这个产品真正理解,知道我们的产品与微软原有产品的不同之处和价值。”
2000年,WebEx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发展成为全球实力最强的网络互动服务和网络会议中心系统的服务供应商,打败了微软的Netmeeting和Placeware。朱敏也以发明“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多媒体通讯技术”并拥有20多项专利而成为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该技术被著名IT顾问公司IDC称为“通讯史上的革命”。
2007年WebEx股价已达56美元,当年3月WebEx被CISCO公司以32亿美元现金溢价收购,这使朱敏声名大噪。卓越的创新和创业成就,使得朱敏在硅谷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声望,成为留学生及华人企业家的典范。而更让朱敏欣慰的是,如今财富1000强中的80%~90%都在用WebEx的产品。
在朱敏看来,创业团队的成长需要两种磨合,一种是市场的磨合: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应该提供怎样的产品服务这个市场;第二个是团队成员的磨合:针对产品,需要有怎样的团队,这个团队成员之间怎样能够无缝对接,提供最好的产品给市场。
再出发
受硅谷文化的耳濡目染,创业成为朱敏的精神追求,回国后的朱敏没有精力再去创业了,但他非常愿意用自己成功创业的经历去辅助年轻人走上创业之路。
其实,还在美国硅谷的时候,创业成功后朱敏开始涉足投资领域。2004年,他作为美国最大的早期风险投资商NEA公司在中国的唯一投资合作人,帮助NEA成功投资了中芯国际[0.39-1.28%]、展讯科技、红孩子等一批项目。
2005年,朱敏与NEA共同创办了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谈及目前和未来关注的投资领域,朱敏表示,投资领域主要定位在基于互联网与IT技术下的与中国消费服务相关的教育、培训、金融、医疗等领域。
现在的赛伯乐已经在中国直接投资和关联投资几十家企业和创业家,包括中国绿线、正泰太阳能、展讯通信等。朱敏介绍,赛伯乐很多投资都是天使项目,其中包括展讯通讯和聚光科技[17.92-1.54%股吧研报],聚光科技的两位创业者曾拿了一张纸到朱敏的家中,因为好不容易发现朱敏是他们的老乡,希望支持他们创业。“我听了他们的想法,说也许你们可以,于是投资了他们50万美元。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在创业板上市,50万美元变成了十几亿的回报。”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正泰太阳能。朱敏介绍,正泰太阳能的创始人是他的一个同学。赛伯乐从零开始投资,经过3~4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做到3亿~4亿的规模,今年的销售可能突破5亿。
作为过来人,朱敏说,如果有对创业者的建议,首先就是创业非常辛苦,要能把苦与乐共同享受,其次要有伟大的理想,充满激情地去创业,同时建立企业共享文化,第三就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大多数时候不是竞争对手打败你,而是你自己”。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文/雷晓宇一个外地人在北京,如果没有高学历,但是肯吃苦,想过上好日子,几乎就只剩街头创业这一条路了。不过,这条路太难,北京又太大。我不知道他
-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贵人,即便平凡如郝鸿峰。13年前的8月1号,他从绿皮车厢里走出来,像大多数在路上的盲流一样,他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且没有地方
- 文/徐小妮很多人都想开咖啡馆,我一度奇怪为什么咖啡馆会让那么多人心心念念?后来发现,咖啡馆、小餐馆、奶茶店、小客栈、淘宝小店……这些梦想指数
-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缺少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工作生活中稍有不顺便哀叹命运不济。马云认为这样的年轻人难成大器,因为他们虽有锋芒,却缺乏磨
- 为何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三年内大部分失败?为何有的创业者投资上千万,也不能扭转颓势?为何许多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者往往半死不活?在创业成本和创业风
- 牛嫣说:“其实我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大家需要的资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只是通过整合使用这些资源,让这些信息有了生命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只
- 咋听阮诗树这三个字有点感觉像是女生的名字,但一经详查,却发现这是个充满激情并且无比坚毅的男人。25岁时就背负着96000元的贷款,以50块钱
- 文/扒胖子张一鸣算是80后中绝对的佼佼者。1983年出生的张一鸣 ,在2005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至今参与创办了5家公司,2013年,他先后
-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蓝天航空公司创业天才尼尔曼最近向外界透露他的心得。美国蓝天航空是“9.11”事件后第一家成功
- 目前红孩子排名前三的品类是母婴、化妆品和食品,徐沛欣选择了垂直化梳理和专业化品牌的战略路径。缤购推出
- 重新崛起的史玉柱像个谜团,让人疑窦顿生的原因在于他身上背负的诸多矛盾体:他曾经的“中国首负”与如今的
- 在一个砸钱的行业中,不能上市的结果就是死掉或者卖掉?创业者应该何时出售公司?中国会不会迎来一次兼并热潮?在迎向IPO中途,56为何悄然“变脸
- 去年经济危机严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百万大学生齐考公务员的现象足以让大家对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产生困惑,而据今年的调查表明只
- 近几年来,关于创业的问题中,创业者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风老师,你觉得创业过程中最大
- “选择了正确的团队,就是完成了80%的工作。”这是很多风险投家投资企业时的经验之谈。调查发现,与传统企业家往往单枪匹马打天下不同
- 我从未真正玩过任何一款网络游戏,也从未曾与蜗牛游戏的创始人见过面,但我喜欢讲的那个创业故事,平淡、
- 文/程霄今年过年回家,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以往那些小伙伴们都没法愉快地玩耍了。他们看我目光都不一样了,他们说哇,程大老板程总回来了,你现在是
- 文/张苗雨狮姐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着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 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
- 硅谷创业之父:如何摆脱创业失败的厄运创业者要在那些创业氛围浓厚的地方创业,要有遇到那些愿意为你提供创业帮助的人的机遇。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关键在
- 古永锵先生接受过国外商科教育,经过多年来跨国公司里实战和历炼,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管理和经营经验,而且拥有逾八年的国内投资及运营经验。古永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