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创业者:我还不算老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6-22 13:25:33
4点起床,7点40分到公司工作,中午回家,下午3点继续在家工作,晚上10点睡觉。这样的生活黄戊朴从2007年公司创办到现在坚持了5年,他不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小伙子,而是一位77岁的古稀老人,用他的话说:我的兴趣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兴趣。
黄戊朴在创业前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是 * 培育的第一批红色大学生,工作后响应 * 号召“积极投身到大三线经济建设当中”,在四川的落后地区生活了20年。改革开放以后,他又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合资企业长飞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如果不是黄老醉心于科学研究,他做上长飞的一把手也不成问题。”回忆起黄戊朴在长飞的日子,20年前的老部下,现在的合伙人李涌说。
1995年60岁的黄戊朴从长飞退休,退休的他并没有选择像其他老人一样颐养天年,忙碌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让黄戊朴无所适从,“本以为退休后自由了,可没想到后来自己给自己套了个紧箍咒”,黄戊朴口中的紧箍咒便是他对创新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和自己较劲,不理会世俗的眼光。
虽然退休了,可他仍然心系工作了几十年的长飞。为了给公司做一个网站,黄戊朴从60岁开始自学电脑,当时CPU还是586,一台电脑要两万多,61岁时他开始接触互联网,从市场上买了个美国软件就开始自己研究,长飞公司的第一个网站就出自黄戊朴之手。为了把公司生产光导纤维的工艺教材做成动态的,他就自学Flash,到最后他的水平已经可以将玻璃纤维拉成丝的过程演示得像真的一样。
黄戊朴说:“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就不会觉得累。”因为要跟康宁等很多国外的光纤公司谈判,黄戊朴从50岁开始自学英语,那时候他每天早晨听VoiceofAustralia(澳大利亚之声),到了单位在房间里还要跟自己讲2个小时,有很多同事不理解说:“傻子,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学英语干什么。”但是他毫不理会。
那时的黄戊朴坐公交时也想着构思英语句子,每天学14个小时,谈判时尽量讲话,等到跟荷兰和日本合作的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就可以写文章了。基本上是第一年学会看文件;第二年能说话;第三年给武汉的一些设计师们当翻译。“当时就想着长飞需要跟国外合作,所以英语学起来就特别快。”黄戊朴说。
2000年的时候,黄戊朴曾去深圳创业,那一次他差点成功,当时他受邀和一个长飞光纤光缆厂的美国客户去深圳,用微波等离子技术做二氧化硅,这是来自于长飞的技术灵感。这个项目很好,科技含量也很高,但是遇上了互联网泡沫,股市一落千丈,由于资金不足项目最终夭折。闲不住的黄戊朴回到武汉后不但没有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而退缩,反而搞出了更大的动作。
那时候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更是出现了很多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让通信专业出身的黄戊朴心惊不已,于是60多岁的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从零开始自学新能源知识,并创造出一项可用于量产的专利技术。黄戊朴50岁时自学的英语再次派上了用场,他通过浏览国外的技术类网站,下载麻省理工等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报告,利用几年的时间进行了一次跨领域的知识长征。“我扫描了全世界的新能源技术,发现自己手头上的材料能启动的项目,就只有做节能减排装置。又想到中国庞大的汽车,发现即使有10个大厂同时做这种节能减排装置都不够用,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项目一定会成功。”
黄戊朴确定了创业方向便进入了艰苦的试验阶段,他用自己的积蓄买太阳能盘模子,在家里的阳台上做实验,模子转得很快,那一刻他更确定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但是,第一次实验最终失败了,发生了强烈的 * ,后来的实验越做越难,越做越复杂,投入也越多。这让本就积蓄不多的黄戊朴变得捉襟见肘。“我当时就想,只要有钱就做,没有就算了。但我会一直坚持,我总感觉节能减排需要我,研究这些东西又是一种乐趣,对我来说,这些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
李涌是在黄戊朴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的,用黄戊朴的话说他们两人是忘年交,一对“70后”。那时候黄戊朴的钱只够维持半年,而李涌对节能减排的项目一直很感兴趣,他看到20年前的老领导黄戊朴的实验演示后当即便决定投资。
“他说我老骥伏枥,我说他慧眼识宝,我们在产业发展上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合作计划一拍即合。”谈到黄李二人的合作,黄戊朴满面春风,这次合作为黄戊朴的创新之路解决了后顾之忧,于是他便开始了在家中潜心研究这套节能减排装置,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合资企业的骨干技术员工,黄戊朴有着坚实的“闭门造车”基础,“在长飞的时候,国外的先进设备运到中国,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就能造出一套比原设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设备。”黄戊朴所要做的节能减排装置在国外同样存在技术原型,但是每套设备大概需要1万~1.5万美元,这样的价格在中国很难推广。
黄戊朴似乎面临着和他在长飞工作中一样的技术难题,那就是如何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只不过这次的他没有了同事,没有了丰富的行业知识,而只有自己的一腔创业激情。项目的实验过程非常艰苦,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采集数据,检测自己组装的OEM核心部件。不管白天黑夜,一开就是一万公里,李涌有时深更半夜还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70多岁高龄的黄戊朴有时也跟上车,在上面坐三四个小时,查看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找规律和数据最佳值。
经过两年的实验,黄戊朴成功地研制出了同样功效的节能减排装置,它能使车辆的耗油量降低10%、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50%。并将美国1万~1.5万美元的设备价格压缩到了1万~1.5万元人民币,这是一次成功的中国式技术创新。2005年微氢集团创立,李涌任CEO,黄戊朴任CTO,从产品研发到产业化,公司走得很顺利,节能减排装置也成功地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技术成果鉴定。2010年公司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经过前期的投入,从研发产品到小批量生产,再转化成合格的工业产品一共经历了7年。目前,这项节能减排技术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也在申请过程当中。
“公交车市场集中度高,可以降低市场开发的难度。”李涌说。所以前几年微氢的产品主要针对公交,现在已经有了300台的装机量,武汉大街上有不少公交车装上了微氢的节能减排装置。今年6月,微氢拿到了国内某投资人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正在筹划建设新的厂房。公司员工从去年的4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多人,专注领域也从公交市场转为了煤矿大型机械以及航运市场,“我们已经和中煤、中远等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产生1个多亿的节能量,预计微氢可实现年5000万元的利润。”李涌说。去年微氢还参加了《创业邦》传播举办的创新中国DemoChina的比赛,进入了总决赛并获得了创新之星第三名的好成绩,76岁的黄戊朴亲自上台介绍项目,感动了在常的所有观众。
黄戊朴现在除了每天上午到公司做技术指导外,还要上5个小时的网,主要是看国外的技术 * ,闲暇时还研究如何将产品量产后更便宜,以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我现在正在搞水的新能源研究,可是国际上好像不允许,说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黄戊朴说。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为什么机场的安检要这么繁琐?为什么在中国不允许收看国外的电视?为什么房价这么高?为什么
- 按部就班工作混资历等待晋升获得成功似乎并不多靠谱,挽起袖子热火朝天大干一场似乎也危难重重。亲爱的外甥:听说你准备创业,作为你长年混迹于江湖的
- 各位码头贝海兄弟:2009年9月10号我拿到了我这辈子最多的钱,80万人民币,10月1号我奔往常州启动了洋码头项目,那个时候的名字不叫洋码头
- 最近,福布斯杂志发布了美国年度富人榜前400名单。整个列表为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份商业课程,但前20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特殊的见解。这些人是富人里
- 在一个活动上,有年轻人走过来恭敬地对徐小平说“徐老师,谢谢您当时投我,现在公司发展很好,已经估值x亿”,徐小平一脸茫然地看着来人说“啊啊,不
- 文/CBN叶航在高校教书,接触不少大学生,眼下又一季大学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当然,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好的学生我就不多说了,
- 犹太人的生存之法之一是培养勤勉的习惯。在犹太人的家庭里,犹太人的父母很注意培养他们子女的这种勤勉精神。犹太人认为对于勤劳的人,造物主总是给他
- 硅谷创业之父:如何摆脱创业失败的厄运创业者要在那些创业氛围浓厚的地方创业,要有遇到那些愿意为你提供创业帮助的人的机遇。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关键在
- 佳文前段时间上了一档节目,这几天关于他的各种评论天天刷屏,刚开始还是赞扬的声音,而这一两天媒体为了抢眼球纷纷都粉转黑,到处都是吐槽和批评,批
- 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说自己的志向是当警察,有人说想当教师,还有的要做医生或者科学家,而李想的回答是“做总经理”。“因为当经理很了不
- 1、寻求结盟。假如你具备某些优势,但独立操作还面临一定困难,不妨寻求与自己相关的企业结盟,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比方你有保健品的新技术,可以与
- 时下,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
- 周鸿祎:360安全卫士董事长兼CEO,曾创立3721并出售给雅虎,他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每次提大学生
-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贵人,即便平凡如郝鸿峰。13年前的8月1号,他从绿皮车厢里走出来,像大多数在路上的盲流一样,他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且没有地方
- 创业是许多硅谷工程师、留学生的梦想,怎么看待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创业过程中需要注重什么?相信这是许多有
- 职业人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企业问题。只有具备了关键的问题解决能力,职业人才能成为职业的。第一种能力是目标关注能力。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
- 古永锵先生接受过国外商科教育,经过多年来跨国公司里实战和历炼,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管理和经营经验,而且拥有逾八年的国内投资及运营经验。古永锵先生
- 1、团队是最重要的,项目的创新和好坏其实是次要的。2、一个团队,必须要分工明确,每一个人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魄力。团队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0个
- 来源:商界财视网创业,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在创业的道路上,怎样才能走向成功呢?不同的人用着不同的方法。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靠睡觉,年赚
- 一个人,脱离了团队,他的力量即使再无穷,也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却能够散发无限的力量。一个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