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尽全力 告别“三闲”——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9封信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6-24 20:11:31
同学们:
不断有同学过来告诉我说,作业太多,时间不够用,压迫得自己没有了一点自由时间,连整理错题本、回顾课本的时间也找不出来。听了以后,我进行了深入地观察,感觉同学们作业是不少,压力也很大。但是,在时间的利用上,却普遍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看得见的,有人课前饭后在教室嬉笑打闹,下课铃声未响已经冲出教室,甚至自习逃课。迟到似乎是永远的风景,课堂上昏昏欲睡的人总有那么一两个……这些同学,很难说课堂上在作什么,他好象是时间的富翁,时间于他似乎永远流逝不尽,百无聊赖、漫长难捱。这些现象也许与你无缘,那么,你的时间真的已经充分利用了吗?
静心思考一下,你有“三闲”吗?
读一下魏书生老师的经典文章吧:
《控制“三闲”》
我经常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从1979年起,我便建议学生每天像原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那样,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
后来我便要求学生,每天写完日记以后,便在最末一行记下当天“三闲”的数量。
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我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
不只学生,就连自以为有点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某一段时间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实事可做,但脑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闲事,也有时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谈俱乐部成员。
应该说,我算是一个比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较多任务之时,我觉得自己脑子仍不自觉地向闲思贡献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们,被“三闲”控制的时间一定比我多。
统计“三闲”,先要具体分析什么叫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当然都没有用。公共场所,如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他竟说电子游戏厅的事,当然没用。人家在听广播、看电视、参加会议,他讲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没用,这类话,不说为好。另一类是有害的话。人家学习,他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注意力;人家进步,他编了瞎话,造了谣言伤害人家;别人团结,他背地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即使无意,也是有害的话。
闲事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个中学生,并非研究电子游戏机的专家,却把课余时间消磨在电子游戏厅里,这显然是没用的事。老师正在讲数学,个别人数学成绩不好,却在下面看武侠小说,当然无用。同学们都在上自习,他却在那里做学龄前的事,叠纸船,画儿童画,有用吗?一位同学并非对服装设计有兴趣,却用相当多的时间跟父母要钱,逛市场,买花样翻新的服装。如此支配精力,显然也没什么用处。
对中学生有害无益的事也不少,个别学生逞强妄为,想称王称霸,满脑子计算怎样打别人和怎样逃避别人的打,并付诸行动。人家上自习,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节课活动、跑步,他偷偷跑去买糖果吃;还有不少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都应在控制之内。
闲思困扰人的时间就更多了。有一类闲思只是没用,耽误做实事,闲思本身并无直接害处。如:正听着历史课,思路不由自主地从课堂教学讲的晚清文学,联想到《三国演义》,又联想到《封神演义》,联想到姜子牙垂钓遇文王……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毫无用处的闲思统治了这位同学半节课。也有的同学正听着英语课,思路不知不觉到了前面同学的衣服上,随着衣服又到了服装厂、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店……这样的联想倘是有目的,为了创作,为了训练自己有意的联想能力,当然有用。倘在不需要联想的时候,联想却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这至少可以说没有用途。认真统计,细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后进同学的大量时间便是在这类闲思中糊糊涂涂地度过的。何止学生,就是我本人,昨天一天,今天下午,至少有4个小时的时间被这类闲思夺走了。
另一类闲思则是有害的。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忧虑就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己,邻居又会如何瞧不起自己。结果越陷烦恼越深,越不能平心静气地分析失误的原因,更谈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纠正失误的措施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差。不少后进同学就是沿着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从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层。这类闲思尤难控制。
由自己,我想到学生经受挫折时,产生的闲思一定多于我,倘不有效地控制,确实贻害无穷。
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就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区别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地对其加以限制。区别之后,又提出千方百计控制,虽不至于完全控制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控制比不控制要好得多,“三闲”数量一定要少得多,学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一位同学从别的中学转到我班,到这以后须写日记和统计“三闲”,我看他刚来时的日记最后一行写道,今日“三闲”数量:闲话280句,闲事13件,闲思3?郾5小时。能有这么多吗?据我观察,他实际“三闲”数量,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
过了半年,我再看他的日记,确实写得比过去好多了,看他写的《自我教育计划》,感到他想问题较全面,一个月中自己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追求目标。
谈到控制“三闲”中闲话这个细目时,这位同学这样写道:“这个月我要努力把自己的闲话控制住,目标是每天控制在52句以内。”我从来没要求他具体规定自己闲话的句数,没想到他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便问他:“这52句是怎么回事?”他回答:“经过控制,我闲话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但和同学们比仍然比较多,要全部去掉,显然不可能。我计算了一下,自习和上课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说闲话,但在家里和校内课间活动时,还不知不觉说些使别人不痛快的闲话。每堂课间6句便是36句,早晚还有那么长时间,不由自主地各说8句便是16句,合计52句。”我听了,没说好,也没说不可以,只是说你可以试一试。效果好,就继续试。
又过了一个月,我再看他的日记本,这位同学在本月《自我教育计划》谈到闲话这一项时写道:“经过上月努力,我已达到了把闲话控制在52句以内的目标,本月要继续努力,把闲话控制在每天39句以内。”
一年以后这位同学纪律明显好转,基本控制住了自己的闲话,成了全校书法和美术活动小组的尖子学生。
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个能够控制‘三闲’的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是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控制“三闲”要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三闲”的概念,个别同学以为学习以外,特别是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无用的。这是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这种偏见的学生甚至不愿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拒绝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的闲思,倘不加以控制,学生长大以后将难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广泛化的现代社会生存。
具体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感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尽可能多地做实事,明确做什么事,做几件,用多长时间做一件。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
时间的利用率是看不见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才是最有价值的。有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然后有条不紊地去完成计划,时间被合理地充分利用,连边角余料也有效利用了,这样,他就在充实中享受到了不断进取、不断进步的快乐,享受到了知识本身的乐趣,希望在前,他前进的道路越来越宽,脚步也越来越快。
你对于时间,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就像对高考永远部要有侥幸心理一样。
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了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后面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生气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解释:“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而兔子带着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可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回去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那只猎狗,并不是没有追上猎物的本事,而是只满足于尽力却没竭尽全力。甚至,有时还心存侥幸,能偷懒时就偷会儿懒,你以为凭自己的素质和努力,考个本科应该是很有希望的。当面对冷冰冰的高考结果时,才清醒地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有人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而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高考也是这样,没有任何侥幸可言,唯有竭尽全力,忘我地拚搏,才有希望迈过那道神圣的门坎。
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为了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你千万要竭尽全力去拼搏!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老师们、同学们:旌旗摇,号令催,百日炼真钢;仰天长笑,金戈利刃展雄风,所向无敌!血可流,头可破,斗志更昂扬;逐鹿考场,战鼓号角扬军威,百战百
- 同学们:在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考察学习的时候,校长姚止平给我们讲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学生,对于班级而言,是几十分之一,对学校而言,是几千分之
- 高三开学一个月了,国庆节长假之后,几乎大多数学校都要进行阶段考试。本次阶段考试是高三备考进程中的第
- 文/丁小猫05年有部叫《高三》的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福建一个普通高三毕业班的生活。相信每一位经历过高考的人,看过之后都会感慨万千,毕竟谁不是
- 为了孩子将来能聪明过人,一些父母从孕期开始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品,进行胎教等;孩子出生后,营养补充更为丰富。可是,就算孩
-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高考大背景下,多数高三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考试成绩。然而,多数高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会感到非常无助,能做的就是做好
-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总以为自己是一个刚刚走出中学的人,但翻翻日历,却发现,自己的大一只剩下没几天了,“学长”这个词,离我也不再遥远。6月里,有
- (一)高三,有很多压力,充满着竞争,怀揣梦想的我们都应当勤奋刻苦,珍惜时间,多做总结,尽自己最大的
- 作者简介:李晓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观察者,中学生学习问
- 朱华亲,高二时进入文科班,2004年从黄冈中学考入北大。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大一学生。 &nb
- 阶段考后,几名同学在自己的总结中都写了自己的困惑: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没有做对,很多自己本来就会的
- 随着高考复习的深入,影响考生成绩提高的弊病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予以纠正,才能轻装
- 一位女生在高三面临了情感的危机,被一位男生“锲而不舍”的“追逐”着,尽管她的态度十分坚决,但那位男生却是一如既往的死皮赖脸。只要下了课,就在
- 各位高三学生朋友你们好,做为一个过来人,想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 去年今天闷热的让人受不了,不像今天凉快,同学们在网上聚的最全。我们也都焦急的等着12点。接着,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欣慰有人不想活了。但那些不想活
- 尊敬的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 自从来到这个美丽的人世间,我就没有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
- 很多高三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于是就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孩子考试成绩的
- 文/十二又是一年高考时。我复读过,经历过两次高考。壹第一次我过了一本,但家里完全没有经验,填了一个外省211学校,并且报的是只招很少人的专业
- 1、携一缕东风,伴一窗明月,颐跟苦读当属我;抱万种情思,翔万里云天,华夏风骚要争先2、燕赵多壮士,十年铸剑,肯盼明朝建功业;颐和有雄才,二心
- 1、减压:帮助孩子减轻负担。2、分解目标,分步实现:正确地面对孩子的现实。基础差的孩子,所定目标应低些,逐步提高,应有耐心,将目标逐步分解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