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
位置:首页>> 励志名言>> 励志故事>> 母亲的盲道

母亲的盲道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7-03 21:40:42 

标签:母亲,盲道

    那一年,他29岁,研究生毕业,跳槽到一家外企,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业务经理。

不料,事业风声水起之际,一纸“角膜葡萄肿”的诊断书,倾刻间将他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随着视力的归零,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张嘴骂人,随手摔东西成了家长便饭。

医生安抚他,这种病是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复原的,但他很清楚,全国每年有几百万人等待着角膜移植,供体却只有寥寥数千,有人为了等待角膜要在黑暗里生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根本不敢奢求幸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绝望至此,像他的影子,日日夜夜,萦绕不去。

无法工作的他,长久困在家里,最初的自哀自怨渐渐变成了狂躁不安。像一头困兽,重压之下,左突右冲,将妻子和女儿平静的生活撞得支离破碎。

某日,一向小心翼翼的妻子只因一件小事埋怨了他一句,他便愤怒地说妻子嫌弃自己了,妻子辩解了几句,他便发了狂,盛怒之下,扬手打了她,并且,咆哮着离婚:一向强势的他突然变成了要别人照顾的对象,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无法承受,他不想拖累妻子。

妻子含泪请来了孀居多年的婆婆。

母亲说他,他低头,不发一语。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他领回了老家。

熟悉的老院子里无人打扰的生活,让他的情绪安静了许多。他不再暴躁,只是极少说话,更不出门,大多数时间里,要么躺在床上听收音机,要么直直地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发呆。无论大家怎么劝说,他总是以沉默应对一切。

冬去春来,三月的风里,已经有了雨水的味道。

一天,母亲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说要送他一件礼物。

出了家门,母亲扶着他,一步步地向前走。

脚下的土地突然变得磕磕绊绊,他本能的俯下身,手及之处,竟是一块半米见方的水泥砖,水泥中间镶着两条凸起的条状东西。

“第一次去你家时,娘就在京城的马路上看到了这东西,人家说这叫盲道,专供眼睛看不见的人走路用的,你病了之后,娘又专门去了一趟城里。”

他的心底,漫过一片潮湿。整个冬天母亲都在南厢房里忙个不停,原来是在整砌这些东西。

“儿啊,娘74了,活不了几年了,你得学会照顾自己。”

说这话时,母亲使劲握着他的手。他知道,母亲不想不愿更不放心松开他的手,但母亲很清楚,自已照顾不了他一辈子。

那个午后,母亲带着他,踩着那些凸起的方形水泥块,去村头理了发,还去小卖铺买了一袋盐和半斤香油。

晚上,他失眠了,辗转中,母亲和那些笨重的水泥块儿不停地在眼前晃来晃去。

第二天,听着母亲在南厢房里费力地搅动着那些水泥和砂粒,躺在北屋床上的他,再也无法平静。

吃饭时,母亲告诉他,自己正在修一条从村口通向大公路的盲道,将来他再回来时,下了汽车自己就能走回家了。

他说,娘,您别再弄那些水泥块儿了,我心烦。

母亲叹了口气,儿啊,你的眼睛看不到别人,可别人能看到你啊,而且,你得活得让别人看得到你才对啊。

他的委屈,瞬间涌上心头,他咆哮道:让别人看到又有什么用?就算我当上了残联的主席,不还是个瞎子吗……

母亲愣愣的望着他,伤心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母亲依旧进行着她的浩大工程,从村头到国道足有一公里远,如愚公移山般,母亲将用水泥块将它们一点点地链接到了一起。

日复一日的,听着南厢房中笨重的声音,他的心愧疚不已。

终于,他坐不住了,对母亲说,让姐姐帮我找家教盲人按摩的学校吧。母亲不停地点头,脸上写满了惊喜。

然而没等姐姐帮他找到合适的学校,母亲却病倒了,急性胆囊炎。

母亲住院那些天,喂鸡,喂猪,打扫院子,这些小时候干过的活他竟一一拾了起来,更有甚者,一个清晨,他在鸡窝里掏出一只公鸡,宰了,炖了汤,沿着母亲修砌的盲道,一路摸索到公路上,拦车。

当他出现在病房的门口时,母亲惊诧不已。

喝着他做的鸡汤,母亲笑落了一脸的泪。

那一刻,他忽然就明白了,原来,残与废本是两个概念,许多时候,可怕的不是眼盲,而是对生活绝望了的心盲。

那几天,给母亲做饭成了他最快乐的事。

一天,又到了午饭时间,母亲坐在床头,不停地向楼道里张望着。

忽然,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

女孩一进门便一脸遗憾地对对面床上的女子说:“表姐,刚才我在电梯里遇到一个男人,一

米八几的个子,长得可帅了,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个瞎子,唉……”

女孩的话音刚落,他拎着保温桶走了进来。

看到他,女孩下意识地吐了吐舌头。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母亲瞅了一夜的天花板。

几天后,母亲出院了。

一天清晨,他醒来,没听到母亲起床的声音。喊了两声娘,没人应声,他从床上爬起来,到院子里又喊了两声,仍然没人答应,他以为母亲去菜园摘菜了,也没在意。

及至肚子饿得咕咕乱响,仍然不见母亲回来,他才慌了神,用手机里存好的号码给离家最近的三姐打了电话,三姐一听不见了母亲,急急赶了过来。

推开南厢门的房,三姐一声尖叫,旋即,哭出了声。

母亲去世了,姐姐们告诉他,母亲死于心肌梗塞。

母亲走后不久,老天忽然就对他开了眼。医院为他找到了角膜的供体,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两个月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母亲的周年祭,他和几个姐姐一起给母亲上了坟。

从坟地里回来,他没有回家,而是沿着母亲修砌的盲道,漫无目的的向前走着。

盲道修在乡村公路的一边,在两排杨树的中间,母亲培了土,水泥块两边还砌了砖头。

他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蹲下身,抚着那些粗糙的水泥块儿,就象抚着母亲干枯的双手。

及至有人喊他,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很远。

喊他的是个中年男人,赶着一群羊,不认识。

男人说,兄弟,你好像对这盲道挺感兴趣啊!

他苦笑了一下,算做回答。

0
投稿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人生漫漫数十载,而你一直在追求着什么呢?是生存,还是活着。我想生存只是一种肉体的寄托,而活着,则是有感动,有血肉、有赤心、有奋进、有博爱的存
  •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今天,听到一个小故事:古代有
  •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季节。这是一个暖流涌动的国度。中央电视台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颁奖活动,注定要给这个春天升温。是谁教这个季节暖意荡
  •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
  •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获奖名片】:格桑花开【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
  • 在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低调、偏执般的勤奋、目标明确、危机感。对很多传闻,他从不否认,也不澄清,只是脚踏实地去经营,并和外界保持距离。从小山村到
  • 大学一堂选修课上。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我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开
  •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 文/简·爱每读一次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老师的《目送》一书,总会让我热泪盈眶,那朴实真挚的文字,让人走心的同时心生折服,深刻的领悟到“百善孝当先”
  • 文/王新芳1992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社科系,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蚊帐、被子、褥子,带着脸盆和一个茶缸,兜里只揣了5
  • 12月21日,星期一。黄冈天有高中的运动场上,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同在红旗下,爱心助成长。仪式上,吴永健等十一位品学兼优的贫
  • 入冬的季节。沉寂了整年的羽绒服,厚实又保暖的大衣,像是一朵朵灿烂的花朵,在寒风中盈盈绽放放。我也不例外的穿上了刚刚买的,对我而言价格不菲的衣
  • 文/王刚有一阵子我工作不顺利,感情又遭到不测,心情失落到了低谷。朋友见我如此,不断耐心开导我。在一次闲谈中,他向我谈起了一位人物:1982年
  •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这位记者,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
  • 1、天地呵护之恩。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享度一生。应报天地之恩,爱护环境,天为顶地为席是情怀,更是责任。2
  • 文/上官云、王鑫凭着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的写作,刘同在80后、90后读者中很有“人缘”。继2013年推出《谁的青春不迷茫》畅销百万册后,他今
  • 文/初小轨一个邻居,今天从硝烟滚滚的北京,飞到了一年只来一次的大理,从她打拼四十多年的家,来到了她买来打算养老的家。去机场接她回家的路上,一
  • 亲爱的宝贝:    转眼间,爸爸妈妈眼里的娇妮妮,一下子就长大成人了,妈妈还真有点做梦般的感觉。这几天,爸爸妈
  • 今天,在《环球》上看到这篇介绍小泽征尔的文章,为这位着名的指挥家的对艺术的那种执着追求深深感动,便和女儿一起品读。也许人们都以为小泽征尔这一
  • ——打工父亲给儿子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再过几天,就是你的十二周岁生日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励志名言 单词乎 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