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淡的?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8-21 18:55:11
文/Justin Lee
简单地说,所有的变淡都是因为“道不同”。
仔细说来,年轻的时候,一百个变淡的朋友,有一百种变淡的原因。我们的偏见、幼稚、自私都可能成为友谊的杀手。
小学时我和两个名字带“伟”的人互为好朋友,好到同吃同睡的程度。和伟甲现在还保持着无话不谈的友好,但伟乙,初中就从我们的铁三角里出局了,只是因为初中之后他打架、恋爱、抽烟,那时我和伟甲都觉得他“变坏”了,于是慢慢少了联系。现在想想,只是因为我们的狭隘错失了一个仗义的朋友。
高二时候班里有个姑娘和我特别好,相互带早点,话能说不停,有次我听别人传闲话,说我“看着老实,那么快就把班花拿下了,不简单”,就因为这么简单的流言,我有意疏远了她——后来知道自己有多么愚蠢时,已经回不去了。
长大以后,原本亲密的朋友关系变淡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生活的交集越来越少,于是共同的话题少了,不再相互需要,也不再对对方的事情感兴趣,联系越来越少,感情慢慢也就淡了,再要说话,发现已经无话可说。这些人曾经温暖我的人生,是我生命的见证者,想到他们的离开,我难过到不行。
而新认识的朋友亲热一段时间又淡了下去,只是因为感情基础本来就浅得几乎没有,失去不觉得遗憾,拥抱却需要太多额外的付出,所以来去任由之。你来,多大的风雨我都去接你;你要走了,我只会说声珍重,并不会挽留。
而那些不曾变淡的朋友,并不是一直一路同行,而是虽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每次重逢,都还有共鸣,觉得彼此殊途同归,比如我和伟甲就是如此;或者虽然已经你我殊途,但还对彼此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关心,像兄弟姐妹一样愿意和你在一起,比如我和我的另外几个朋友。
Amos,我心之外,再无他法。
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改变认知的答案,目前我的结论是:
随着成长,我们要的越来越多,但是能力的增长却越来越缓慢,甚至遇到瓶颈。于是就只能逐渐舍弃一些已经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将资源和空间释放出来,留给新的追求。
一个延伸的问题:一般而言,在追求友谊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信任与被信任、同一个思想层面的交流、有价值的信息、寻求帮助和支持、获得持续的善意与关心、有人愿意无故花时间在我身上、有共同追求的同盟,等等不一而足。
类似的结论我可以举出更多,但无疑我们明白这些追求绝不可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实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对友谊的追求和判断也不相同。
归根结底,我们只是在追求这两样东西:
一个愿意满足我的人,我将这个意愿称为“亲密度”
一个有能力满足我的人,我将这种能力称为“互惠度”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来对照一下真实的生活。
在小的时候,由于活动范围有限,通常我们的好朋友都是隔壁邻居或者是同班同学。而之所以我们会成为好朋友,原因也很简单,两人一起玩比一个人有意思多了。这时我们要的不多,基本上有人愿意陪你而年龄又相仿就差不多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况且选择的余地也很小。
随着升学,我们要的东西渐渐多了起来,要成绩、要竞争、要“大人的喜爱”。即使有无话不谈的朋友,但是由于要花时间学习准备下次考试,就不得不减少了彼此交流的机会。但假如我是个很聪明的小孩,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却能有着不错的成绩,或许就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来维持这段情感。
大学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一般来说,这前后是最容易遇上终身好友的时期。兴趣爱好基本定型,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模糊的大致判断,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我们选择的余地已经变大了,可以开始对社交关系做出挑选和取舍,也明白了以前的朋友很大程度是因为选择范围的限制。但让我们不解的是,明明挑选朋友很慎重了,大家对彼此的关系也非常重视,几年之后,好朋友们之间的情感还是开始变淡了。
这时有人会得出结论:
大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交集变少,自然就变淡了。
这个结论不能说是错的,但其实再直白一点,相当于是在说:
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来,你却无法为我提供必要的人脉、资源、知识和经验,而与你相处带来的愉快体验相比,我现在更想要的是在该领域的成就,这对我更为重要。所以我不得不将原本与你交往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花在了追求成功所必要的条件上了。
试问,如此一来关系又如何不会变淡?那些被认为是由于道路不同而变淡的友谊,其实本质都是因为对方满足我的能力降低了,“互惠度”降低了。而大家的“亲密度”,本来就没有多少,换句话说,其实我们真正的友谊深厚的好朋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为好朋友可以是因为见面频繁、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背景、有着共同的信念,甚至可以因为对方长得好看、品德高尚、乐于助人。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改变了,两个人的友谊就有可能受到挑战。更何况长大了的我们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清楚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开始尝试舍弃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好让自己轻装上阵。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友谊,其实是为了友谊所带来的一些附加产物。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也有了一些额外选项之后,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变得无可厚非了。当然从本性来讲我们什么都想要,但就像小时候的玩具一样,假如我足够富有,能够拥有一间很大的房子摆得下我所有的物品,一件也不用丢弃时,留着它兴许什么时候我会想要拿出来把玩一下帮助我回忆过往。然而一线城市的房价一平米几万块钱,同样的付出我可以买最新的苹果产品取悦自己、买礼物送给领导争取高升、参加培训教育提升自己。
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可以说是价值观毁了我们的友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局限:
没有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超群的智慧,让我们无法维护好所有的人际关系。
能力
生物学家邓巴曾经有一个研究成果,结论是我们人类大脑皮层的能力上限是同时维护150人的社交关系。这就是着名的“邓巴数字”。此外,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自然的形成阶级,资源会流向上层,这种不均等就是另一个着名而神奇的“二八定律”。
所以在资源不均等、自身有局限的前提下,我们会下意识地将所有的社会关系分为三六九等(心理距离同心圆),并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与20%最重要的人们交往。此外,随着资源的流动、自身定位的改变,每个人的社交价值一直都在发生变化,新人会替换旧人,好朋友会替换老朋友,走着走着就有人不见了。
连狒狒都是这么干的。
时间
被当做一种资源时,时间具有供给毫无弹性、无法蓄积、无法取代、无法失而复得的四大特性,有效的时间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确立个人的价值观,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因为假如价值观不明确,你就很难知道什么对你最重要,当你价值观不明确,时间分配一定不好。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瓶颈,当一个人有很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由之后。他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和老朋友叙旧,也可以宅家打游戏、看电影、去旅游、去运动。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当做出了选择之后,就无法再回去了。
很多时候,特别是现代社会,存在着如此巨量的取悦你我的玩物。当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规划,试图用本能做出选择时,真的很难想到要为朋友们做些什么。
智慧
智慧是一种直指本心的穿透力,深远而悠长。当我们在面前摆放了太多选项的时候,你能在选择前看到后面的所有故事吗?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认清这个现实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我与这个世界上99%的人99.9%的基因是一模一样的。但同样是普通人,凭什么在各自作出选择后就没法愉快的做朋友了?因为我们都缺乏智慧,仅有的能力只能盯着眼前的目标而无暇旁顾。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能力无法让自己肆意选择。我们不是蜘蛛侠,能力很小,只能对身边的人好。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越来越不尊重你,越来越不想与你来往,越来越讨厌你,也许你身上有下面所讲的十二个毛病:1、没有原则:为什么别
-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
- 文/阿正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在我们的群居生活中,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厌恶的人,比如 懒惰、虚伪、狡猾的人。当愤怒无法控
- 文/六六 和朋友聊起现在的女孩,我们唏嘘感叹不已。她的侄女花样年华,本科毕业,貌美如花,各方面条件很突
- 1、对不知道的事,直接说“不知道”才是最轻松的2、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留着做你建高楼的基石3、忍得了就忍,忍不了就改变,改变
- 如果你有觉知,任何与你相遇的人都是一种镜子,你从那里面一定能够望见某种开启,神的开启。一、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领
- 文/艾小玛我上学的时候,和一个大提琴专业的妹子混的很好。有一天,她和我借300块,对于学生来说,300其实是挺多的,碍于囊中羞涩只有150块
-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
-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花,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
- 一、给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说话三境界2、直话,要转个弯说3、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4、顾及别人的自尊5、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二、给掌
- 在现实社会里,人越来越虚伪,几乎每个人都带着面纱,做着并不真实的自己。“朋友”这个词变的越来于抽象。朋友的含义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概念
- 职场人际关系给上班族带来的心理压力绝不亚于工作本身。随时保持与上司、同事、下级的良好关系,对于正常开展工作,以及保护职场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 1、没有亲眼所见,就不用急着用你的嘴巴来证明。2、对不知道的事,直接说“不知道”才是最轻松的。3、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留着做
-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
- 文/卞文志 深谙“说话之道”的台湾着名主持人蔡康永日前在广州、上海等城市为其作品《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开签书会并在中山
- 1、领导型顾名思义,你的这个朋友一定是位领导。此种类型的朋友强势而坦率,她对自己的能力了如指掌,发起活动能一呼百应。因此,领导型朋友能成就我
- “人多力量大”这句民谚帮助我改变与别人工作和联系的相处方式。这是一个始终保持着“如果你要准确的完成某件事情,你必须要靠自己”这样的生活态度的
- 一、要想有朋友,就应该能为他人着想,从自我做起。二、人们最大的需求是被他人需要,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尊重对方,使对方觉得自己被人需要。三、善良
- 如果你能保有最新版本的人际关系图,就不难得知在眼前这一刻该如何以自己为主角,来善用你的人际关系资源。1、认清人生的意义以及毕生所全力以赴的目
- 内向者和外向者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观察他们处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