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吏明知但吁叹,百姓俛首当擭窃
出自宋代黄裳《汉中行》: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左禾右罢}稏红,一家往往收千钟。
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
君不见屯军十万如貔貅。
椎牛酾酒不得饱,飞芻挽粟无时休。
禾稼登场虽满眼,十有八九归徵求。
军前输米更和糴,囊括颗粒无乾餱。
棱棱杀气森平原,虽食我肉不敢言。
阵马如云动雷电,戈戟摐撞相腾喧。
口边夺食与马齧,马饱人饥无处说。
大吏明知但吁叹,百姓俛首当擭窃。
天高日薄炊烟冷,村落萧条往来绝。
君莫问我汉中连年事,肝膈难言眼流备。
似闻今年春,关外四五州。
岁饥人无食,饿者颇亦稠。
蕃人欲寇边,此事信有不。
时涂苟如此,人生不如死。
死即万事休,生则何时已。
语多情极辞转哀,野风飒飒吹黄埃。
荒村相对两呜咽,收泪问我方来。
作官骑马不易得,具与天子怜婴孩。
老翁已老死不惜,家有儿孙方戢戢。
愿群富贵为爱惜,莫教还似翁今日。
注释参考
大吏
大吏 (dàlì) 指大官 local governor in feudal China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明知
明知 (míngzhī) 知道得很清楚 be fully aware;know perfectly well 明知故问吁叹
亦作“ 吁叹 ”。叹息;哀叹。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言色惨沮,吁嘆不已。” 清 吴殿麟 《答任幼直先生书》:“丁酉之冬,识先生於 广陵 ,邂逅交,情逾故旧,矜我穷屈,吁叹再三。” 巴金 《秋》一:“ 觉新 偶而发出一两声吁叹。”
见“ 吁嘆 ”。
百姓
百姓 (bǎixìng)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common people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俛首
[bow one's head in submission] 低头,表示服从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
详细解释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战国策·赵策四》:“ 冯忌 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 汉 贾谊 《过秦论》:“南取 百越 之地,以为 桂林 、 象郡 , 百越 之君俛首係颈,委命下吏。”《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 唐 牛僧孺 《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 中国 诗人也。”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説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
黄裳名句,汉中行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10m2w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