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出自唐朝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
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山人好去嵩阳路,
惟余眷眷长相忆。

查看所有高适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夷门

夷门 (yímén) 战囯时魏囯都城大梁的东门 eastern gate of Daliang,the capital city of Wei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夷门侯生。 行过夷门。 夷门抱关者。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柳条

柳条 (liǔtiáo)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wicker;osier;willow branch 柳条包

流莺

1、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词:“春色初来,徧拆红芳千万树,流鸎粉蝶鬭翻飞。”

明 谢谠 《四喜记·冰壶重会》:“春昼日迟迟,朝罢身无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觉添诗思。”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问春人,知否园亭,啼徧流鶯。”

2、流莺还有一层隐晦的含意,就是无固定场所在街头拉客的妓女。

声泪

边诉说边哭泣。《魏书·冯诞传》:“夜至 诞 薨所,抚尸哀慟,若丧至戚,达旦声泪不絶。”

沾臆

谓泪水浸湿胸前。 南朝 梁 沉约 《梦见美人》诗:“那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明 刘基 《关山月》诗:“夜深 羗 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丙辰元旦和蘧庵先生韵》词:“任他仙释,算换了年光,也应沾臆。”

高适名句,送杨山人归嵩阳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