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贻歌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楼上正灯红酒绿,清唱一曲后,又是一番觥筹交错。
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人乡思的《鹧鸪曲》了。
注释
贻:赠给。
九衢:犹言九陌,指都城中的大道。
清歌:清脆的歌声。
倒:斟酒。
金壶:纹饰华丽的金色酒壶。
鹧鸪:指《鹧鸪曲》。
席上贻歌者问答
问:《席上贻歌者》的作者是谁?
答:席上贻歌者的作者是郑谷
问:席上贻歌者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席上贻歌者是唐代的作品
问:席上贻歌者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出自 唐代郑谷的《席上贻歌者》
问: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的下一句是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问:出自郑谷的名句有哪些?
答:郑谷名句大全
席上贻歌者赏析
不过,更精彩的还在诗的第二联。歌,愈听愈动情;酒,愈饮愈有兴。结果,歌声更比酒“醉”人。所以三、四两句不言酒而单写歌。而且妙在诗人不是对歌者或歌声进行描绘,也不是直接抒发对歌声有怎样的感受,而是说:“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鹧鸪,是指当时流行的《鹧鸪曲》。据说鹧鸪鹧鸪有“飞必南翥”的特性,其鸣声象是“行不得也哥哥”。《鹧鸪曲》就“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为这个曲子所写的词,也大多抒发相思别恨的。诗人为什么未听《鹧鸪》情已怯了呢?这颇使人寻味。尽管诗人在开头二句极力描绘了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京国之春,从后二句中自称“江南客”,就可以见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撩动了。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郑重其事地向歌者请求莫唱《鹧鸪》了。这充分显示了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现了诗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当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为这“心声”的知音。这就使歌者──听者、听者──歌者在感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赵其钧)
- 次韵元衡两绝句倦游如此不嗟穷,醉眼犹能远送鸿。笑我老无湖海气,但思疆理事南东。
- 杂咏园中果子浆石榴随糕作节,蜡樱桃与酪同时。两株偶向池边种,可喜今年坠折枝。
-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尝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 衡阳道中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 浪淘沙令秋色满东篱。露滴风吹。凭谁折取泛芳卮。长是年年重九日,苦恨开迟。因记得当时。共拈纤枝。而今寂寞凤孤飞。不似旧来心绪好,惟有花知。
- 醉蓬莱见扬州独有,天下无双,号为琼树。占断天风,岁花开两次。九朵一苞,攒成环玉,心似珠玑缀。瓣瓣玲珑,枝枝洁净,世上无花类。冷露朝凝,香风远送,信是琼瑶贵。料得天宫有,此地久难留住。翰苑才人,贵家公子,都要看花去。莫吝金钱,好寻诗伴,日日花前醉。
- 青莲池上客 继重阳韵元宵内景闲闲看。见云雾、风吹散。洞里天晴如碧案。一轮心月,十分明更,性烛非常灿。灵台结个灯球焕。慧照中间按。不使三尸分片段。青莲池上,客来推要,混入长生观。
- 酬微上人古律皆深妙,新吟复造微。搜难穷月窟,琢苦尽天机。晚桧清蝉咽,寒江白鸟飞。他年旧山去,为子远携归。
- 景定初元即事十首倦揽今书尺,时将晋帖看。殷生与宰相,一体问平安。
- 野步标签:写风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