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问答

问:《点绛唇·县斋愁坐作》的作者是谁?
答:点绛唇·县斋愁坐作的作者是葛胜仲
问: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是宋代的作品
问: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出自 宋代葛胜仲的《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问: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的下一句是 闲愁几许。
问:出自葛胜仲的名句有哪些?
答:葛胜仲名句大全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赏析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开章“秋晚寒斋”一句,写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寒秋季节,傍晚时分,“斋”指县衙斋室,点明了地点,呼应了词题。抒情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香篆横轻雾”在词中既是写实,更有比兴作用,那萦回的篆香如愁绪徘徊,那横飞的轻雾像悲思几缕。“闲愁几许”以直接抒情之笔,写此时此刻内心独特感受。这愁是什么?是离家背井的乡愁,是久别妻室的相思,是羁臣远谪的忧虑……。词人没有明指,只写了一个“闲”字,令读者想像,去品味。“梦逐芭蕉雨”一句颇为精妙。“芭蕉雨”是一个悲愁意象,“雨打芭蕉,分明叶上心头滴”。“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自己的心头,这岂不更加浓了几许愁思?这句中的“逐”字下得好,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如果改为“听”字,则是强调了“芭蕉雨”的客体存在,其艺术效果是颇不相同的。

  下片继续写词人在寒斋内所见所感。“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象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词人将孤雁与幽人类比,因两者有可比性,孤鸿独飞天涯,幽人羁旅他乡,其孤寂凄凉是相同的。一个“替”字将两者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了。然而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自己呢?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有多少悲哀与辛酸,有多少惆怅与愤慨。这种感情曾反复抒发过:“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江神子》),“羁怀都在,鬓上眉头。似休文瘦,久通恨,子山愁。”(《行香子》),“暮暮来时骚客赋”,“天留花月伴羁臣”(《浣溪沙》)。为什么“归不去”,词人未明写,而是以“乱山无数”的形象出之,“山无数”可见归程障碍重重,着一“乱”字,更加重了归程艰险,这“乱山无数”的形象,自然也就蕴含了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这是眼前景,更是心中景。结句“斜日荒城鼓”,暗点词题“愁”字,照应开头,写在深秋的斜晖中,词人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最后两句之妙,在于以景结情,那乱山、斜日、荒城、暮鼓,都染上了词人的主观色彩,加深了题旨的表达。

  全篇紧紧围绕“愁”字展开,以富有特征的景物──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令读者可以见其景、闻其声、感其情、悟其心。此真所谓“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钱钟书语)之佳篇也。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次吕簿池亭韵
    举杯邀月到幽塘,八月波心碎夜光。倒影帘花翻翠色,飞梭锦段织红芳。是中有客供千首,此外无尘染六郎。昨夕主人间立久,一身风露带天香。
  • 颂古三十六首
    无寒暑处报君知,不离寒时与热时。热则乘凉寒向火,不须回避不须疑。
  • 展喜犒师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 六州
    齐天宇,四海洽淳风。接宝胄,垂真检,景祚无穷。成玉牒、日观归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钦桧井、云跸巡东。国本震为宫。乾文焕炳,真祠曲密,重祥叠瑞,琼蕴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鸿。询吉士,郊兆执玉荐衷。锺律应、云物迎空。乐和轮囷。嘉气葱葱。天神来降发冲融。玉烛四时通。星回金辂雷作解,昆蚑被惠,亿载帝基隆。
  • 送何万下第归蜀二首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西风如有意,意信勿相忘。
  • 和叶尚书解印二首
    郡人不识疾呼声,甘雨和风遍一城。岁久偏多遗爱事,天高未察借留情。舟行精舍渔歌晚,家近华亭鹤唳清。莫比归云并倦翼,先生此念素来轻。
  • 雨中
    雨来连几夕,满涨一湖波。苦似前时少,毋嫌此日多。砌荒蜗出舍,屋漏燕移窠。今岁翻成稔,田塍亦产禾。
  • 折杨柳
    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羌岭雪。春心自浩荡。春树聊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
  • 山中
    草草庵居绝似僧,不同劣有发鬅鬙。空山一夜雷驱雨,老屋四围云拥灯。诗骨瘦来人似鹤,书幐懒去字如蝇。开门桃李俱尘土,春到园林曾不曾。
  •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
    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邑屋连云盈万井,舳舻衔尾列千艘。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