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注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秋夜曲问答
问:《秋夜曲》的作者是谁?
答:秋夜曲的作者是王维
问:秋夜曲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秋夜曲是唐代的作品
问:秋夜曲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出自 唐代王维的《秋夜曲》
问: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的下一句是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问:出自王维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维名句大全
秋夜曲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末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 漫作月色莫来孤寝处,春风又向别人家。梁园桃李虽无数,断定今年不看花。
- 痁病老身危似草头露,疾势来如江上潮。寒热自无安著处,不然何以脱今朝。
- 游瞩颢风肃九旻,楼榭注明迥。林爽无剩繁,溪澄有馀映。四阿延清霏,六幕尽高兴。号枝蝉腹厉,掠野鹘拳劲。山意日久高,差差插空净。
- 送丹阳刘太真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 浪淘沙 唐秀才索春寒秋热词气色做交加。四序无差。上凝下出两相磨。暖律欺寒寒逼暖,易位难*。恰似这浮华。人做生涯。得时温燠失来邪。贫富热寒应不定,浪里淘
- 绍兴祭风师六首礼有三祀,备物视帝。神临消摇,畴敢跛倚。重觞载申,百味也旨。神兮乐康,答我以祉。
- 夜期友生不至忍寒停酒待君来,酒作凌澌火作灰。半夜出门重立望,月明先自下高台。
- 过玉山东三塘五首笋舆拾得小凉天,旋与开窗急卷帘。十里轻云阁秋日,日光移在远峰尖。
- 佳雪应时呈司土使君三首藓台风雨名如期,太守精诚不待祈。万廪更为来岁计,六花故应腊晨飞。静装松桂仙枝老,深壅芝兰土脉肥。衡泌栖迟墙仞远,为公何晶赋缁衣。
- 西泠桥题画多宝峰头石欲摧,西泠桥边树不开。轻烟薄雾斜阳下,曾泛扁舟小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