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注释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问答
问:《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的作者是谁?
答: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的作者是戎昱
问: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是唐代的作品
问: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出自 唐代戎昱的《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
问: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的下一句是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问:出自戎昱的名句有哪些?
答:戎昱名句大全
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赏析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 鹤天上瑶池覆五云,玉麟金凤好为群。不须更饮人间水,直是清流也汗君。
- 献可约游北山阻雨共约湖边唤短蓬,晓来何事雨兼风。山林只合闲人到,不入时官眼界中。
- 洛都游寓东风日已和,元化亮无私。草木同时植,生条有高卑。罢官守园庐,岂不怀渴饥。穷通非所干,跼促当何为。佳辰幸可游,亲友亦相追。朝从华林宴,暮返东城期。掇英出兰皋,玩月步川坻。轩冕诚可慕,所忧在絷维。
- 小三洞四山回合响幽泉,古木苍藤路屈盘。一局残棋双鹤去,石屏空倚白云寒。
- 丰年行南村北村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稻陂正满绿针密,麦陇无际黄云平。前年谷与金同价,家家涕泣伐桑柘;岂知还复有今年,酒肉如山赛春社。吏不到门人昼眠,老稚安乐如登仙。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
- 假守晋康出郊劝农二首小队近郊初省春,杯盘绵蕝意殷勤。叮咛通国老和少,黾勉及时耕且耘。卖剑尔行移尔俗,买山吾退了吾文。试于农圃相寻认,果是康州旧使君。
- 题促织二首玉罐金笼喂养频,王孙珍爱日相亲。争雄肯负东君意,决胜宁辞一芥身。鼓翼有声如唱凯,洗□□□□生嗔。大哉天地生群物,羡尔区区志不伦。
- 兰陵王 赋古剑,用吉善甫韵 圭塘乐府卷一昆吾铁。神物千年不灭。时出匣、摇荡碧空,闪闪寒芒电光掣。细看是巨阙。三尺。斜明隙月。新丰旅,弹尔醉歌,也胜毛锥校平侧。沉埋土花碧。向坚石寒泉,重砺霜雪。一天星斗昏无色。因起舞为乐,崆峒试倚,魑魅胆寒石自裂。免丰狱羁绁。勋业。几英杰。是曾*奸邪,腥渍余血。今方四海边尘绝。佩服处,闲伴金鱼宝*。只愁灵化,雷雨暗,水云国
- 喜雨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问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
- 奉和御制暑中书怀浴殿晨开气象新,虚亭金井辘轳鸣。阴成杨柳千丝密,冰入襟怀一扇轻。寒水乍沉朱李熟,薰绡长有好风生。高楼更称频临望,台笠行歌麦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