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江南问答

问:《江南》的作者是谁?
答:江南的作者是佚名
问:江南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江南是两汉的作品
问:江南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出自 两汉佚名的《江南》
问: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的下一句是 鱼戏莲叶间。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江南赏析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莲”,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莲花本来是大江南北湖泽沟塘中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可这位歌者(亦即诗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却偏要说“江南可采莲”,这是因为莲花栽培的地区虽然很广,但却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莲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妇女为主;同时江南民风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之事极为常见,故盛行于南朝时期的民间情歌,在汉代的江南实际上就很流行。在这类民间情歌中常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由此可见,此歌用的显然也是比兴、双关手法。起句中的“采莲”,也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由此可推知这位歌者乃是一个风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从外乡来到江南的。他来江南名为采莲,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何处不可采莲,而独留恋于江南,可见“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紧承上句而来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显然也是明写莲叶茂美,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的。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是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这也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这首采莲歌实际上乃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自讽
    本是沧洲把钓人,无端三署接清尘。从来不解长流涕,也渡湘漓作逐臣。
  • 咏史十一首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丽色异人间,珊珊摇珮环。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适来鸣珮者,复是谁家女。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 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
    旨酒告洁,青蘋应候。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弹弦自昔,解冻惟旧。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 和三司晏尚书西园暇日
    阴阴嘉树杂花残,下畹行吟静更欢。草叶参差聊藉带,竹皮纷堕即为冠。馀杯更辨浮冰酎,小衽初思御月纨。公有吾庐无限爱,海图周传不同看。
  • 蝶恋花
    天净姮娥初整驾。桂魄蟾辉,来趁清和夜。费尽丹青无计画。纤纤侧向疏桐挂。人在扶疏桐影下。耳畔轻轻,细说家常话。年少难留应不借。未歌先咽歌还罢。
  • 辛巳夏四月行西山欲未能也得曹沪南壬午冬留
    朝阳生危岑,委光皂江壖。江妃舞倒景,老木奔惊猿。群仙亦戏剧,挹袂来联翩。笑倒天地间,谁亏复谁全。手携昭文琴,一曲三千年。
  • 琐窗寒(和巽吾闻莺)
    嫩绿如新,娇莺似旧,今吾非故。空山过雨,睍完留春春去。似尊前曲曲阳关,行人回首江南处。漫停云低黯,征衫憔悴,酒痕犹污。欲语。浑未住。记匹马经行,风林烟树。家山何在,想见绿窗啼雾。又何堪满目凄凉,故园梦里能归否。但数声、惊觉行云,重省佳期误。最是一人称好处。昨日小春留得住。梅花信信望东风,须待公归香满路。年时今已度。长是巴山深夜雨。宣又召,凯还簇簇,要见寿觞举。扫尽窝蜂闲绣斧。叠鼓春声欢岁暮。燕台剑履趣锋车,银信低低传好语。紫貂裘脱与。肘印累累映三组。但重省,西来斗水,忘却爱卿取。
  • 复入鄜城南门
    南走京洛道,羸骖到却回。只应如幕燕,自有社相催。
  • 幽栖
    自卜幽栖地,频惊岁月移。乡邻祟礼让,子弟习书诗。喔喔鸡鸣树,狺狺犬吠篱。谋生已过足,富贵亦何为?
  •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祗泪流。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