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有感
每惆恨、江南日暮。
白苹洲畔花无数。
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
怎强作、莺声燕语。
东风占断秦筝柱。
也逐落花归去。
杏花天 有感问答
问:《杏花天 有感》的作者是谁?
答:杏花天 有感的作者是汪莘
问:杏花天 有感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杏花天 有感是宋代的作品
问:杏花天 有感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美人家在江南住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美人家在江南住 出自 宋代汪莘的《杏花天 有感》
问:美人家在江南住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美人家在江南住 的下一句是 每惆恨、江南日暮。
问:出自汪莘的名句有哪些?
答:汪莘名句大全
杏花天 有感赏析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怅江南日暮 。”词中特别标出“美人”二字,也许要说明这首感怀之作,通过美人香草 。她家住江南,却为江南的日暮而惆怅。“日暮”,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带有象征意义。《离骚》:“日忽忽其将暮。”王逸注:“言己诚欲少留于君之省閤,以须政教,日又忽去,时将欲暮,年岁且尽,言己衰老也。”又《离骚》 :“恐美人之迟暮 。”王注:“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 。”宋宁宗嘉定年间,下诏求诤言,汪莘以布衣三上封事,不用。词云惆怅日暮,当含深慨。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词中重复“江南”一语,亦有用意。三、四句,由江南日暮所见的景色而怀想起故人。“白蘋洲”,长着蘋花的沙洲。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晚江南春。”又,苏轼《渔家傲》词:“汀州蘋老香风度。”见到那洲畔开遍了素洁的蘋花,便忆起晚风吹过潇湘水面时缥缈的景色。“还忆潇湘风度 ”,点题“有感”本意,亦本柳恽《江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意。
忆潇湘,即忆远人。作者尚有《乳燕飞·汪子感秋采楚词赋此》词云:“念往日佳人为偶 。独向芳洲相思处,采蘋花杜若空盈手。⋯⋯木叶纷纷秋风晚,缥缈潇湘左右。见帝子冰魂厮守 。”词人之感亦大矣!词中的“美人”、“佳人”恐怕也是有所寄托的吧。
换头二句,具见风骨。本来已没有可让自己悲痛断肠之处,又何必勉强去作那宛转的燕语莺声呢!“幸自”句 ,实是怨愤之语。本正是“何处春阳不断肠”(唐无名氏《春阳曲》),触目生悲,词人才故意说断肠无处,亦犹东坡《临江仙》“归来欲断无肠”之意。
宋宁宗开禧年间下诏攻金,后因军事受挫,向金人求和。杨皇后与史弥远等相结,杀害主张伐金的韩侂胄。
嘉定元年(1208)与金达成屈辱的“ 嘉定和议”。史弥远专政,粉饰太平,朝野上下,一片歌舞升平。汪氏诣阕上书,亦在此时,词云不愿“强作莺声燕语”,自有品格。《四库全书总目》谓汪莘“其言剀切耿直,相规以善,非依草附木、苟邀奖借者比”,可以佐证。“东风”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思无限。东风吹送着落花 ,“美人”也无心去弹弄秦筝,便随着飞花缓缓归去。“占断” ,犹言占尽 。秦筝”,补足“莺声燕语”。不说罢理秦筝,而说“东风占断”,用意十分委婉。汪莘的《方壶存校》中有词二卷,都是些豪迈奔向之诗,而这首《杏花天》却如此明亮清秀,不同于其它作品 。词题“有感”,所感何事,已无资料供考证,我们无妨把它作为一首很美妙动听的无题情歌来欣赏。
- 金国贺会庆节使人到阙集英殿宴致语口号盛节簪绅宴玉京,红云深护赭袍明。宝花合座天香满,仙羽分陈御斝行。原隰有光交信睦,庙堂无事乐和平。欢心协气知多少,尽在今朝九奏声。
- 汉宫春别酒初醒。似一番梦觉,屈指堪惊。犹疑送消寄息,遇著人听。当初唤作,据眼前、略略看承。及去了,从头想伊,心下始觉宁宁。黄昏画角重城。更伤高念远,怀抱何胜。良时好景,算来半为愁生。幽期暂阻,便就中、月白风清。千万计,年年断除不得,是这些情。
- 送赵侍朗被召忆昨东来护印章,又从此去乌朝装。辛勤行李知身老,幸会依莲到骨香。五十功名犹落寞,百千怀抱转荒唐。而今亲见为霖雨,野草幽花特地久。
- 微凉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 过清湘岭开蛮坏断,此地下湘川。绿水文如染,丹枫色欲然。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
-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
- 同王见可、刘子年循南溪,度西桥,登天柱冈偶因闲步散顽麻,倦唤胡床小歇些。飞上山头人似鹤,回看溪畔路如蛇。云烟极目知何处,松竹为门是我家。下得山来饥更渴,也无麦饭也无茶。
- 金陵词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唯有虹梁春燕雏,犹傍珠帘玉钩立。
- 夜听黄仲立弹广陵月色照君琴,移床出木阴。数声广陵水,一片古人心。投剑功无补,冲冠怒亦深。踪能清客耳,还是乱时音。
- 直舍独坐思成都锦城花絮送吴船,屈指东归又几年。群玉峰头身老矣。百花潭上梦依然。青衫尚记称狂客,白发宁知作老僊?所恨酒肠非复昔,闲游空负杖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