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山上开放的桃花、梨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下山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

注释
烧畲(shē):指的是烧荒种田。

竹枝词九首·其九问答

问:《竹枝词九首·其九》的作者是谁?
答:竹枝词九首·其九的作者是刘禹锡
问:竹枝词九首·其九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竹枝词九首·其九是唐代的作品
问:竹枝词九首·其九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自 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
问: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的下一句是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问: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竹枝词九首·其九赏析

  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借代。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孟秋八日夜伯寿仲理过予同访俊步月入城南书
    昨夕城南来,郁郁张园窥。坡头步荦确,墙下循委蛇。今夕复何夕,二妙爰集兹。重为南坡行,因作张园之。无风幽自凉,有月光仍滋。菱荇与草树,陆离间参差。卷云一举趾,濯清久支颐。空无十丈莲,湛此数顷池。堤柳有倒影,画手不可施。爱之不能已,遂许他夕期。昔人安在哉,万里鲸鱼骑。神游傥来欤,恍惚不可知。林园想巾履,编简遗书诗。怀人渺无尽,乐处翻成悲。
  • 感遇之十四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 赠道友
    忆在长安烂漫游,大明宫阙与云浮。今朝偶上慈恩塔,北望茫茫禾黍秋。
  • 公无渡河
    标签:黄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 留客住
    但人做。限百年、七旬难与。夺名争利强凭,徒劳辛苦。金飞玉起催逼,老死还被,儿孙拖入土。余今省悟。舍攀缘爱念,一身无虑归去。云水长游,清闲得遇。识汞知铅,气满精牢神聚。金翁却期,黄婆匹配,能养婴儿姹女。刀圭足数。又蓬莱客,至,上仙留住。
  • 赠省钦
    旧隐何年别翠微,瀑泉声外鏁禅扉。御前曾写八分字,天上特宣三事衣。灯照衣庵霜后冷,鼎烹秋菌雨中肥。终归五老峰边去,杯渡长江一锡飞。
  • 泛颍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淄。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 送卫功曹赴荆南
    汉家仍用武,才子晚成名。惆怅江陵去,谁知魏阙情。碧云愁楚水,春酒醉宜城。定想褰帷政,还闻坐啸声。
  • 望江南
    秋夜永,月影上阑干。客枕梦回燕塞冷,角声吹彻五更寒。无语翠眉攒。天渐晚,把酒泪先弹。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
  • 游灵岩寺
    摩挲石刻拜方兴,误国从初恨老秦。十六州归仍遗虏,百馀年事语谁人。出师表在今如始,堕泪碑存旧似新。江水江花岂终极,风光一任转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