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近日向公众敞开了其神秘的产品耐久性测试大门,揭示了如何平衡iPhone及其他产品设计、耐用性和可修复性的奥秘。这一举措无疑加深了消费者对苹果产品质量的认知。
苹果拥有超过200个专门用于产品测试的设施,每款iPhone在上市前都至少要经过10000部设备的严格考验。这些测试模拟了极端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情况,包括液体侵入、跌落等极端场景,以确保产品能够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色。
苹果深知,设计出更耐用的产品虽然可行,但必须在产品的重量、材料成本及其他关键因素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一挑战促使苹果不断投入研发,以在保持产品轻薄美观的同时,提升其耐用性。
据受邀参观的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透露,苹果在提升产品耐用性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努力最终体现在了苹果产品在翻新市场上的高保值率上,iPhone的保值率比Android设备高出40%。此外,苹果还承诺为用户提供至少五年的软件和安全升级,进一步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耐用性和可修复性并不总是成正比。高耐用性的产品往往在设计上更为复杂,这可能导致维修难度增加。然而,苹果在追求耐用性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可维修性,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